法律知识

欠条和借条的法律效力

2019-02-22 10: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欠条和借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商业往来或经济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到的字据凭证。当然我们清楚知道,写这份字据的作用就是要合法有效,作为之后双方当事人活动完成的证据。那么欠条和借条的法律效力是什么?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欠条和借条的法律效力

  1、“借条”是指借、贷双方在设立权利义务关系时,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

  2、“欠条”又称为“欠据”,通常是由于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因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偿还而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

欠条和借条的法律效力

  二、欠条与借条的区别

  (1)目的性不同

  欠条的目的是确认这种状态的存在,而借条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刚刚借出钱财这个“流动”的事实。

  (2)性质不同。

  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条证明借款关系,欠条证明欠款关系,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欠款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

  (3)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不同

  欠条出具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即:2年内要向欠款人要求还款;而借条随时可以要求还款,主张还款时,诉讼时效(2年)才开始计算。

  (4)法律证明力不同

  借条的法律证明力大于欠条。如果发生诉讼,借条持有人只需向法院说明借款发生的事实经过即可。欠条的法律证明力小于借条。当事人持欠条向法院起诉的,除了需要向法院说明欠条形成的事实之外,如果欠款人提出抗辩,则持欠条一方还需继续向法院进一步举证说明欠条形成的事实。

  三、出具欠条与借条的注意事项

  1、内容要相对完善

  欠条要写清欠款的数额币种,或者物品数量以及名称、品质、规格或者型号等基本自然属性,拖欠的原因,返还的日期,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还要写清债权人、债务人的准确名称或者姓名,最后要由债务人署名或者签章并写清出具的日期。

  借条除了要写清上诉事项外,还要写清借期、利息(或者租金)及逾期不还的罚息(或者违约金等事项)。收条除了要写清上述相关事项外,要特别写明法律后果是什么,比如“至此,双方债务结清”、“至此,双方委托代理合同终止”等。

  2、用语要准确

  杜绝使用模糊用语,如:“大概”、“估计”、“可能”、“差不多”、“算是”、“或许”等等;含义要清晰明确。

  小编碰到很多人这么写借条:“A借B壹万元”,从字面上分析让人糊涂,到底是A借了B钱还是B借了A钱呢?其实写清楚并不难,比如可以写:“A借给B壹万元”或者“A向B借壹万元”就不会产生歧义。

  3、条据最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确认方式,一般情况下条据都是手写的,出具者具有特定性,即由欠者、借者、收者撰写并签章,但现实中也不乏有债权人、出借人、送给人撰写再由欠者、借者、收者签字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借者、欠者、收者手里边没有一张同样的条据,撰写者对仅存的一张条据上作了手脚,别入加了借款的数额,那么签字的人如何去抗辩呢?

  相反,如果存在两张完全一样的(一式两份)条据,双方做手脚不但是徒劳,而且还会因此伤了感情。

  4、主体身份要确认

  如果是公司,查一查公司是否已经注销,公司名称是否准确(公司名称差一个字就是另一个公司了,比如:“山东立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坤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两个不同的公司),自然人是否成年(判断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姓名是否与身份证相符合(特别注意:同音异字也会留下麻烦)。

  此外,主体的基本身份信息也要留下,比如自然人的年龄,名族,职业,当然还有联系方式,公司的住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等。最好的是双方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或者是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数字一定要有大写

  可以只写大写的数额,最好是大小写对应,这样就不容易被修改了。如果只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很容易就被添加和修改。

  再有就是技术层面的注意事项了:举例说“130000人民币”尽量不要写成“拾叁万元人民币”而要写成"壹拾叁万元人民币”,目的也是为了防止被修改成“×拾叁万元人民币”。

  以上各项都是为避免法律风险而作的有益预防,当然“益”一般是有方向性和对立性的,对此方有益对彼方可能是有害或者不利的。

  但益和弊是相对的,完善的条据对交易双方是公平和对等的,能够达到一种利弊平衡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交易的安全,避免无谓的法律风险,保护“善意交易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上文的欠条和借条的法律效力、欠条与借条的区别以及出具欠条与借条的注意事项的内容会有所帮助。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随时会对于疑问进行专业的律师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