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间借贷个人担保书怎么写

2019-03-13 10: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与传统的银行贷款比起来的话,民间借贷有着麻利、干练、不拖泥带水的优势,所以很多人为了省下时间精力都会选择这种方式解决资金需求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想要了解,民间借贷个人担保书怎么写?民间借贷年利率多少合法?民间借贷风险如何防范?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民间借贷个人担保书怎么写

  一、民间借贷个人担保书怎么写

  甲方借款人: 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 籍贯:________ 现住址:________

  现工作单位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

  乙方(贷款单位):________ 乙方(贷款单位)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

  担保人: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户籍所在地:________移动电话:________

  现居住地:________ 现工作单位:________

  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关系:同事、亲戚、朋友

  借贷事由:(       )

  协议事项:甲乙双方就借款事宜,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一)乙方贷给甲方人民币壹万元(¥XXXXX)于 20XX年7月7日前交付甲方。

  (二)借款利息:无

  (三)借款期限: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四)还款日期和方式:从__月__日至20XX年XX月15日(共___个月)以XXXX元/月的额度从借款人的工资中扣还借款。

  (五)(担保人)___愿意为乙方贷给甲方___人民币壹万元(¥XXXXX)提供担保:若甲方(借款人)未按时还清乙方的贷款,甲方担保人___愿意无条件承担还清剩余贷款。

  (六)违约责任: 若双方违反以上协议,需向对方承担支付壹仟元的违约金。

  (七)争议解决方式:_________,双方协商解决,解决不成,双方均可提交当地司法部门仲裁或裁判。

  (八)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合同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签订日期 :                                            签订日期:

  甲方(借款人)

  担保人:                                            签订日期:

  二、民间借贷年利率多少合法

  1、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不能超过24%,超过24%的,法律不予保护。

  2、《最高法院关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高利贷”此前根据最高法及央行相关文件,民间借贷超过银行同类型利率的4倍的,超出部分利息不予保护。现在最高法发布的《规定》给出了“两线三区”解释,即年息24%以下的部分,是法律支持的投资人的合法权利,即司法保护区;年息超过36%的部分,即使借款人已经付息,也可以依法要求返还,这一区域为无效区。

  三、民间借贷风险如何防范

  1、债权人应审查债务人的身份证件,并要求债务人当面书写借条。如果债务人将事先写好的借条交给债权人的话,就不排除该借条中债务人的签名系由他人代签的可能。

  2、如果借款人同时又是某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话,债权人一定要明确债务人是该借款人本人还是其所代表的公司或企业。在法律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可以代表公司或企业从事包括付款在内的民事行为的。

  3、在民间借贷中恶意借贷的问题。对于这种借贷关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从事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该行为因为违反了国家法律,也被确认为无效。

  4、利息风险包括没有约定利息、约定的利息超过有关规定、约定的利息不符合法律规定等、约定利息要合法。借贷关系的成立,出借人的初衷是为了赚取一定的利息收入,但是利率的约定也是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调整。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民间借贷担保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民间借贷个人担保书要写清借款人和被借款人的信息、担保人的信息、借贷事由、借款金额、利息、借款时间和还款时间、担保金额、签字等等。若您还有其它的问题,可以登录找法网的官方网站,免费咨询我们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