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院司法拘留的注意事项

2019-04-23 18: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我国,法院拥有司法拘留决定权。《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可以对妨碍诉讼活动的人采取拘留措施。那么,法院司法拘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司法拘留期限的计算时间从何算起?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法院司法拘留的注意事项

  1、认真理解司法拘留的概念。

  根据以上司法拘留的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行为人予以强行关押,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凡符合《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的规定的情节要件,均可执行司法拘留。有明确列举规定,包括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秩序;妨害诉讼证据的收集、调查和阻拦、干扰诉讼进行;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或组织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等等几方面。谩骂、侮辱司法工作人员也可以执行司法拘留。

法院司法拘留的注意事项

  2、严格审查司法拘留的适用条件。

  司法拘留必须根据程序法和法定适用条件作出。在执行程序中,对于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的,应当发出执行通知书以后,应先穷尽执行措施,被执行人没有主动执行。同时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对财产进行查封、冻结、变卖。还有的案件应当采取搜查措施,特别指出的是,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如果确无履行能力,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则不能执行司法拘留。但是,在执行具体某项行为是可以执行时,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则可以执行司法拘留。在行政非诉执行时也适用上述规定。

  在实际执行工作中,凡符合上述条件的,都要执行司法拘留但是,在执行中最多的据不完全统计,发出财产申报通知书以后,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可以执行司法拘留。司法拘留几乎千篇一律地引用我国民诉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于这一法条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含糊之处,也就是“有能力执行”而拒不履行。1998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是指根据查证的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一事一裁定,对于拒不申报财产的被执行人,我认为属于拒不执行行为之一,不可单独执行因此,一定要明确司法拘留的概念,才能有效正确的执行司法拘留。

  3、注意被拘留人是特殊主体时应适用特别程序。

  被拘留对象是人大代表或者是政协委员的情况下,如何执行司法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三十条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对于拟拘留人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应报经同级人大常委会许可,否则不得拘留。对乡、镇人大代表进行拘留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6月25日《关于坚决制止对被执行人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紧急通知》也有明确规定,对人大代表的拘留应向同级人大报告许可,未经许可,不能拘留,这是属于报告许可制度。对政协委员采取拘留措施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通报有关政协,实行备案制度。该通知还明确异地司法拘留的执行对于异地拘留必须与当地法院取得联系,取得当地法院协助,当地法院必须提供方便,依法予以协助,不得向当事人通风报信,不得设置障碍,故意拖延甚至顶着不办。跨省执行异地拘留必须到省高级法院登记备案,由由被拘留人所在地法院协助,羁押在当地公安机关的拘留所。异地拘留应当符合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不在本辖区的被拘留人,作出拘留决定的 人民法院应当派人到被拘留人所在法院,请该院协助执行。这是对异地拘留的限制性规定。实践中,有的法院可能出于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往往自己径行到异 地进行拘留,如果稍有不慎,会激化矛盾,遭到围攻,执行人员身体、装备将遭到不法侵害,因此在异地拘留前,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积极争取当地法院 配合和协助。

  4、严格审批手续

  司法拘留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应属执行措施中的重大事项,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条的规定,应由三名以上执行员讨论,有执行局正副局长主持讨论决定,并报院长(分管院长)批准。在实践中,执行员在认为应当采取拘留措施时,应提交书面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经三名以上执行员讨论后认为应当采取拘留措施.并制作《拘留决定书》,并在《拘留决定书》中告知复议权,以及复议的期限。关于复议期间的确定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2月23日有批复: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罚款、拘留决定的人,可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3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要求上级人民法院复议,或直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当事人口头申请,应当记入笔录,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过执行局长呈报院长审批。情况紧急的,可口头报告,经院长批准后由司法警察执行司法拘留。对行为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后,应将《拘留决定书》、羁押场所在24小时内通知其成年家属,便于当事人监督。对申请复议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五日内作出决定,并将服义结果通知下级法院和当事人。如果确有理由和事实认为属于错误拘留的,应当撤销拘留决定书,并立即释放被拘留人,被拘留人还可以依法提起国家赔偿。严格提前解除司法拘留的规定

  在拘留报批时,承办人应综合考虑拟被拘留人行为的严重性质,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拟拘留天数,不宜随意提前解除。如被拘留人确有悔改表现,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可提前解除,但必须从严掌握。应当责令其具结悔过,写明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并作出保证,由执行员报院长审批。

  二、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诉法》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主要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形:

  (1)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2)拒不申报或虚假申报财产的;

  (3)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以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旅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4)有妨害执行行为的。与此同时,从现有的法律条文来看,目前关于执行程序中司法拘留措施的相关规定,侧重于对申请人实现债权的保护,强调对被执行人不履行及妨害执行行为的制裁,而缺乏对于被执行人人身权益进行保护的相关规定。

  三、司法拘留期限的计算时间从何算起

  司法拘留又称为民事拘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民事司法拘留最长时间是15日,从交付公安机关执行之日起计算。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 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 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 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 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 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千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千元以 上三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 留。故拘留只有在上述情况下才能适用,如果经查实,当事人如果确实无力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不能拘留。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法院司法拘留的注意事项有认真理解司法拘留的概念、严格审查司法拘留的适用条件、注意被拘留人是特殊主体时应适用特别程序、严格审批手续等。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