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的受理费是多少

2019-08-07 17: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向法院进行起诉时,是需要进行缴纳诉讼费的,即案件受理费用,不同的案件受理费是有所不同的。那么,民事诉讼的受理费是多少呢?民事诉讼费用谁承担呢?撤诉后诉讼费会退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的受理费

  一、民事诉讼的受理费是多少?

  案件受理费是指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依法应向人民法院交纳的一定费用。因案件情况不同,案件受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也有所不同。依照《交纳办法》的规定,将案件分为财产案件、非财产案件、知识产权和劳动争议案件,四种不同性质的案件交纳办法有所差别。

  1、财产案件的受理费和交纳标准。财产案件受理费,是指人民法院对财产权益争议案件征收的案件受理费。根据《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案件受理费包括:第一审案件受理费、第二审案件受理费和再审案件中,依照《交纳办法》的规定需要交纳的案件受理费。对财产案件的受理费,是以诉讼标的额的大小,分段依一定的比例分别计算,然后将各段的数额相加即为案件的受理费的总额。具体交纳标准如下: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

  财产案件受理费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上述规定对诉讼标的额分段计算,之后相加,所得总数即为应收额。

  2、非财产案件的受理费。非财产案件的受理费,是指人民法院对只涉及人身关系或人身非财产关系的案件收取的案件受理费。非财产案件的受理费,通常是按件交纳的。在非财产案件中涉及财产争议的,按不同的情况分别收取。按照《交纳办法》,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3、知识产权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费和交纳标准。

  (1)、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2)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上述案件,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对上述案件的收费有幅度规定的,在具体的实施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标

  二、民事诉讼费用谁承担?

  1、根据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费用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

  但是有几种情况承担的话需要注意:

  (1)当事人请求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双方当事人按承担责任的比例承担。

  (2)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由双方当事人协商承担。

  (3)撤诉案件,由原告承担,但减半收取;驳回起诉的案件,由原告承担。

  (4)申请执行费和执行实际支出的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2、第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分别为:

  (1)经上诉,维持原判的案件,由上诉人承担,双方上诉的,由双方负担;

  (2)上诉后撤诉的案件,由上诉人承担。准。

  三、撤诉后诉讼费会退吗?

  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民事案件的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行政案件的被告改变或者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五条 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第三十四条 民事案件的原告或者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或者上诉人负担。

  行政案件的被告改变或者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民事诉讼的受理费是多少”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民事诉讼的受理费会根据案件的不同是有所区别的,具体参考上面的内容。若您还遇到其它不懂的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对您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