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电子眼违章扣分怎么处理

2018-08-30 17: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现在的网络非常的发达,以前对于交通行为有违章的,一般都是由交警来发现,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很多的违章没有被抓现行,很多人都逍遥法外。现在终于有了电子抓拍的监控,那么关于电子眼违章扣分怎么处理?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

  电子抓拍到违章的,行为人应该到车管所或者是交警队进行缴费处理。

  一、电子眼违章扣分怎么处理

  带上违章车辆的行驶证的正副本,及驾驶证的正副本,及交警部门所指定的银行卡。(如中国银行)

  与交警确认违章现场的照片后,在处罚决定书上签字,并取回处罚决定书回单联,再根据处罚单上的指定银行去缴纳罚款。

  违章扣分可以去车辆所辖车管所或交警队处理。

  处理所需资料如下:

  1、违章车辆行驶证原件;

  2、记分人身份证原件;

  3、记分人驾驶证原件;

  备齐以上三种资料,由记分人本人直接去车管所或交警队服务大厅拿号排队处理即可。

  提示:如果是异地违章扣分如果达到12分(比如超速50%),很多地方必须要求车主前往违章地处理,非常不便。为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请遵守交规,文明驾驶!

  目前车辆处理违章时,车主需要携带驾照和行驶本去车辆违章地或车辆注册地任何一个交警队或行政综合处理大厅可以接受处理。如果违章没有扣分的话或者是扣6分以下的,可以在网上办理违章接受处理,然后直接去工行自助缴费机或网上缴纳罚款即可,也可以在支付宝等缴纳罚款的;但如果有扣6分以上的话或者是异地违章处理,那就必须先去交警队确认违章和扣除分数后,才能缴纳罚款的。异地违章处理的最好是去违章地区的交警队接受处理,防止在驾照本地处理了而异地违章记录无法消除的现象。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五)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

  (六)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七)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八)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九)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十)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十一)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扣6分编辑(一)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的;

  (五)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的;

  (六)驾驶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或者违反规定载客的;

  (七)驾驶营运客车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八)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

  (九)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行驶的;

  (十)驾驶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明显标志的;

  (十一)驾驶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十二)以隐瞒、欺骗手段补领机动车驾驶证的;

  (十三)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十四)驾驶机动车不按照规定避让校车的。

  违章扣分,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见,随意的停放车辆就有可能被扣分,闯红灯,不仅要被扣分还要被罚款,这些都是违章的典型情况,违章,违反了交通法规的内容,自然要根据该内容对行为人进行扣分处罚,严重的甚至还要拘留。

  电子眼违章扣分当事人到当地的车管所,或者是交警队处理,二者都可以处理违章的事项,一般的违章只要扣分,严重的违章还有可能要受到行政拘留,比如讲别人弄受伤,这样的情形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依法可能要处拘役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