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各位律师.?你们好;我朋友因为经济纠纷拖欠货款&私刻公章的问题被人依诈骗罪告了;到现在已被关押了86天;?期间我们已将原告的货款都支付清楚,?而私刻公章涉嫌诈骗完全是因为我朋友经验不足未将当时申请公司名称时先刻的公章销毁;不存在实质上的诈骗.?我朋友的工厂在广东惠州,原告是深圳的.现被关押在深圳龙岗的看守所.这段时间我们找过深圳的律师了解过,?但他说要我们给30万他去打通关系,?这太离谱了吧....之后原告在5月2号也有出具了谅解书.但公安局一直迟迟未有任何正面的回复.?另外我从网络上看到的是最多拘留1个月+侦查两个月+法院7天内针对侦查结果给出的批复;?即总共97天必须要有结果是放人还是判刑;麻烦帮忙分析下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比较好,谢谢

经济犯罪
2018-12-17 19:12:4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1、诈骗罪是刑事公诉案件,应当到公安部门报案;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 【职能管辖】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 【1】借钱不还,一般情况下不可以报警,这是经济纠纷。【2】如果有证据可以去法院起诉债务人,要求债务人还钱。【3】证据有多种: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4】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 以下是刑事案件各个阶段的办理期限,请参考。
    一、强制措施期限
    1、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2、拘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特殊情况最长37天;
    3、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4、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二、侦查羁押期限
    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得超过2个月;
    2、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
    3、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延长2个月;
    4、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
    5、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期限。
    三、审查起诉期限
    1、审查起诉时间,1个月;
    2、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3、改变管辖的,改变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4、退回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每次1个月;
    5、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
    6、被不起诉人对依据刑法第142条第2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
    四、审判期限
    1、普序一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3、二审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 民间借贷纠纷不会拘留,只有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以予以司法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