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教师并没有交社保,好象是按退休工资计算,同时我长期在企业工作,我是否可以在企业做社保?以后怎么领?

劳动合同纠纷
2019-01-04 13:32:1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退休金的影响因素很多,暂时没法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预测。因你缴纳时间的长短、历史平均缴费比例、个人账户上的钱、退休年龄、退休上年度当地社平工资等诸多方面有关系。以下是退休工资计算公式(供参考)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 退休工资怎么算?新的退休工资计算方法,里面提到了特殊工种;下面:  
    (一)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缴费年限累计不满上述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1、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2、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被保险人,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综合性补贴、过渡性养老金四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  
    (2)、个人帐户养老金:本人帐户储存额的1/120;  
    (3)、综合性补贴:125元;  
    (4)、过渡性养老金:  a=职工退休时本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  b=职工本人平均点工资  c=职工97年底前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a×b×c×1%  职工本人平均点工资的计算方公式:  N=年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  M=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b=(92N/92M+93N/93M+94N/94M+……………+退休上一年N/退休上一年M)/企业和职工1992年至退休上一年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1月1日起,为2007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此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普遍调整和特殊调整相结合的办法。调整水平按照2007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调整时要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和年龄等挂钩。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建国前老工人、1953年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原工商业者等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再适当提高调整水平。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继续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发〔2002〕8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29号)规定予以倾斜。
  • 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16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2015年12月前已退休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可以提高养老金,总体水平为2015年度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
    6.5%左右,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办法。
      尽管国家层面的方案已在4月中旬出台,但目前除上海在5月31日公布实施细则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的执行方案尚未明确。各地的政府正在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正式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还需等待,但养老金提高部分均从2016年1月补发,敬候佳音。
  •   养老金领取计算方法: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年龄不到法定退休年龄,其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的计发月数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病退人员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上年省市职工平均工资*20%+95年底前推算存储额本息/120+调节金)*(1-提前年限*2%)  正常退休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是一样的,但病退各省、市、区有一定区别,要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咨询,以当地政策为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