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甲犯了放火跟偷窃的刑事罪而包庇人乙向社会隐瞒了他的罪行并且窝藏包庇甲还诬陷丁以至让受害者误认为事情是丁做的。受害人因为怀恨再心,身受不了打击于是烧了丁的房屋并且错手杀了丁。我想问问在法律上会如何判包庇人乙的罪行。会判3 者之间谁的罪行最重 应负的法律责任最大。

刑事辩护
2019-02-27 09:50:2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窝藏、包庇罪,实际上是两个罪名,即窝藏罪和包庇罪,所谓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而包庇罪则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  窝藏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主观要件  窝藏是故意犯罪,过失构不成窝藏。  窝藏罪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行为时明知是犯罪的人,或是在开始实施窝藏时,不明知是犯罪的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的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行为的,构成本罪,过失不构成窝藏罪。区分窝藏的故意和过失的关键在于:  
    (1)行为人是否明确知道他人犯罪,如他人已明确告知行为人自己犯了罪等等。  
    (2)行为人是否应知道他人犯罪,如从他人的言谈举止和向行为人提出的种种要求中推断出来。  
    (3)窝藏行为是否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  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是否犯窝藏罪,不能光看行为人的口供,而应根据行为人的行为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其口供和其它相关证据,以综合认定。如果行为人确定不知道对方是犯罪人,或者受欺骗、蒙蔽而为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作虚假证明的,不能认定其是出于主观的故意,也就不能认定窝藏犯罪,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客观特征  何谓“窝藏”,1979年刑法颁行时,一般认为窝藏就是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后来,为了适应司法实践中处理各类犯罪案件的实际需要,1997年刑法修订时,对“窝藏”作了扩大解释: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或者用指使和资助财物等方法帮助犯罪分子逃往他处隐藏。新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关于对窝藏罪的窝藏一词的内涵进行扩大解释的做法,是比较符合窝藏罪本质特征的,防止了因刑法规定的不够完善而放纵犯罪分子,做到了“有法可依”的原则,有利于司法实践部门对窝藏罪的惩治。
  • 根据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本罪有4个量刑幅度,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例如:犯本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罚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所谓数额巨大,根据《解释》,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千元至2万元以上。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其数额巨大的起点为250份。其他严重情节,是指除数额巨大以外的其他严重情节。根据《解释》第6条第3项之规定,盗窃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盗窃金融机构的;
    (3)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4)累犯;
    (5)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7)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
    (8)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另外,根据《解释》第9条第l款之规定,盗窃国家二级文物的,亦应依本幅度最刑即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故意放火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放火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足以判处死刑的罪名,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中国现行《刑法》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