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继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内,其遗产继承权纠纷确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过了两年未继承还能继续继承吗

2019-04-13 10:50:1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年。  继承权诉讼时效期限应当从继承人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这就是说,继承人一旦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并且在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两年内必须行使,否则就将失去法律的保护。
    但在出现法定事由时,2年诉讼时效可能被中止、中断或延长。所谓诉讼时效中止,就是指由于一定事实的发生(如发生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等),诉讼时效暂停计算,从中止原因消灭之日起,时效期限连同中止前的期限继续计算。
    但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在诉讼时效期限的最后6个月内容发生,如在之前发生的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  所谓诉讼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发生了某种特定事由,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限全归于无效,该法定事由结束后,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最常见的诉讼时效中断是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所谓诉讼时效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届满后,继承人因有正当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时,法院经审查认为确有正当理由的,可延长时效。  继承权回复请求权可以由继承人自己亲自行使,也可以由代理人代理行使。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得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继承权回复请求权。尽管侵害继承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侵害继承权实际上表现为侵害人没有合法根据地部分或全部占有被继承人的遗产。
    因此,在发生继承权的客观事实时,继承人可以向侵害人直接提出回复的请求,或者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其请求,也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民事审判程序予以裁决。
  •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就开始,也就是说,只要继承人没表示放弃,从被继承人死亡时,房子变成继承人共有。  我国法律规定了承租人,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但对于出卖人在未通知优先购买人情况下出卖标的物,优先购买权如何实现并未做出规定。
      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出卖人未履行通知义务,即将标的物出卖给他人的,先买权人得请求法院宣告该买卖合同无效。  但司法实践中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再出卖人未履行通知义务,擅自将标的物卖给第三人,将出卖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认定为无效,不利于保护无过错方当事人的利益,其弊大于利。
  • 诉讼时效中止必须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中止的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中止的事由消失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限。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依法暂时停止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进行的情况,又称为时效的暂停。中止必须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中止的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中止的事由消失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限。 《民法通则》第139条予以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中止的原因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  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
  • 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为继承人;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就是继承权。  向人民法院提起继承诉讼时应当提交下列证件:  
    1、当事人身份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材料(如户口簿、单位或居委会证明)。  
    2、证明当事人是合法继承人的、应当提交结婚证、户口簿或者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3、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精神病人的,应当提交监护人的十分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或者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4、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村委会或公安机关的证明。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