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我想咨询下,我在公司干了一年半。公司签的合同是每个月工资2000。实际到手是4000左右,现在是怀孕期间,到哺乳期的时候,如果公司强制开除我会赔偿我多少钱?

妇幼权益
2019-05-23 13:07:45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辞退孕妇不可以要求补偿至哺乳期结束,只能按实际工作年限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四)项规定,女孩子该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合同,但按第三十六条协商一致和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不受限制。
      因此,非女职工严重违法违纪,具有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怀孕女工劳动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合同,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八十七条、四十七条规定,女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女职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即基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两个月工资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怀孕女工合同没有补偿,更没有赔偿。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公司开除员工,是否要赔偿,具体情况如下:
    如果是由于员工的过错导致被开除,一般来说,公司无需作出补偿。如果是公司开除不合理,或者其他开除员工应该给予赔偿的,才能得到补偿。
    以下是《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公司开除员工及其赔偿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产后一年内有每天一小时的哺乳假的。 法律专家回复:《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9条第1款规定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 原则上哺乳期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关系,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及相关诉讼,要求单位承担入职年限至今每年一个月及双倍经济赔偿,如涉及未签劳动合同、未支付加班费、未足额缴纳社保的情况也可一并要求赔偿。关于哺乳期的工资标准以及休假标准,乃至哺乳期内用人单位辞退的经济补偿标准在我国法律中均有详细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