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我朋友她老公至从她生下儿子之后就一直没回家,她生下儿子不久就不幸得了癌症,治疗了很多钱,她老公一直没管她,他差不多五六年没回家了,一直在外地打工,我们怀疑他在外面重组了家庭,但是没有证据,现在他回来要离婚,提出的条件是给女方10万,女方净身出户,否则就走法律渠道,我想问一下我们有必要走法律渠道来解决吗?女方给出的条件是至少20万。因为女方要解决住房问题,后期还有治疗问题。因为他一直在外地,对他现在的经济状况不了解,所以公共财产没办法确认,就算想告他重婚也没有证据。求指导!谢谢!

2018-08-19 07:42:3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涉及到重婚的话,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也可以收集一些证据材料之类的,重婚是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起诉,法院判决。
    但是重婚罪名成立的话,你起诉离婚时,就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依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 《婚姻法》: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十九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 要取得重婚罪证据必定要从它的犯罪行为方面来取,而它的犯罪行为有: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所以说重婚罪取证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才会收集到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案件。  而这些重婚罪证据中有那几种证据呢?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从诉讼本质上看,这不是很大的区别。  重婚罪也属于民事的一类,而重婚的取证也是需要从它的不同的主客观方面来取得证据,证据的重要性也是存在的。而在一切的重婚案件中,我们要从他的构成要件中来取得重婚罪的证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