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律师您好,感谢您的浏览,我想咨询的问题是我现在在重庆区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但是还没有签贷款按揭合同,准备办理公积金与商贷组合贷款,已经交付了首付款,但由于想少贷一些商业贷款,补付一些首付款是否可以。

2019-10-23 19:06:37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公积金可以取出用来还商业贷款吗,  
    一、公积金可以取出用来还商业贷款吗  公积金是绝对可以提取出来还房贷的,每年一次。个别地方,租房子都可以用公积金来付房租。  
    二、住房公积金提现手续怎么办  
    1、已有住房且有房产证:持房产证(须是本人的)、公积金支取申请审批表(去公积金中心领取并拿回单位盖章且填写单位的公积金帐号;规模大的单位一般财务部门会存有这样的表格)、本人的身份证,到所在城市的公积金中心办理审核,然后到银行支取(公积金中心会告诉你是哪家银行)。  
    2、贷款购房:持购房合同、购房贷款合同、还款明细(银行打印的,最好事先咨询一下贷款行和公积金中心,需要多长时间的还款明细)、公积金支取申请审批表、本人身份证,到公积金中心办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房产是夫妻双方共同共有或者婚后贷款购房,又或者提取双方的公积金的话,还要提供夫妻双方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
  • 银行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操作流程,有以下流程:  
    1、签订购房合同。  此时需要注意审查“五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  
    2、缴付首付款,注意保存首付款收据。  
    3、到银行填写《个人房屋贷款申请表》。  带齐首付款收据、《商品房买卖合同》、身份证、本市户口簿(非本市户口提供一年以上暂住证明)、收入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到银行填写《个人房屋贷款申请表》。  
    4、银行审查按揭贷款申请。  银行的信贷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和逐级审批,如果认为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会通知申请人签订《个人房屋按揭贷款合同》,合同期限不超过30年。  
    5、到房管局办理《房屋他项权利证》  用以证明此房产上有银行的抵押权。到公证部门办理产权抵押公证,到保险公司办理房屋保险。    
    6、开立账户。    
    7、支用贷款。   
    8、按约还款。  借款人必须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否则银行可以依法收回房屋。  
    9、偿还完毕贷款。
  • 商业贷款一般不能能转公积金贷款,如果公积金一直在交,每年有一次机会将公积金开成转账支票去提前还商贷。贷款类型是不能转换的,申请了商业贷款就不能改成公积金贷款了。  
    二、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条件  
    (一)转贷人持有合法身份证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同意提前结清原商贷余额;  
    (三)原商贷发放后已正常还款6个月及以上,贷款期间还款正常、无逾期贷款,并提供由贷款银行出具的原商贷正常还款记录和贷款余额证明;  
    (四)原商贷所购房屋已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  
    (五)转贷人及其配偶信用良好,同意由受托银行查询并打印个人信用征信报告,并符合管理中心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审核标准》(以下称信用审核标准);  
    (六)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提供经济收入证明应同时附上近期6个月及以上的工资[包括奖金]收入流水明细或个人纳税记录);  
    (七)无尚未还清的公积金贷款,且无影响公积金贷款偿还能力的其他债务;  
    (八)同意由管理中心认可的担保机构提供转公积金贷款担保;  
    (九)原商贷借款人为单身,在申请转公积金贷款时已结婚,需出具借款人夫妻双方约定原商贷所购房屋产权共有的公证书及共同还款声明;  
    (十)原商贷借款人已离异,经法院判决或裁定、或离婚协议中明确其房屋产权归属已不在原商贷借款人名下的,原商贷借款人或配偶都不能办理转公积金贷款;  
    (十一)原商贷房屋购买人为父母子女(不包括与多个子女)联名购买的,可以申请办理转公积金贷款,但必须共同签订转公积金贷款抵押合同,提供房屋共有权人同意将房屋用作公积金贷款抵押且共同还款的具结书,并进行公证。父母子女直系亲属关系的认定,以户口薄、户籍管辖部门的证明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认定方式为准;  
    (十二)原商贷借款人未缴存公积金、其配偶方正常缴交公积金并符合转公积金贷款条件的,可以办理转贷。
  •  当办理了贷款后,要注意及时还款,根据《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