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可以因16岁以下的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吗?

刑事辩护
2020-01-12 05:10:3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专指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罪的,是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除此之外,不承担其他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
    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只要未成年人已年满14周岁的,故意杀人,犯故意杀人罪,需要承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阶段我国法律的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受刑事处罚。故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的,不受刑事处罚,不判刑,但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同时,受害者家属可以委托律师要求未年人的监护人,如父母等,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的判刑量刑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未成年故意犯故意杀人罪的,原则上是需要按照上述规定判刑量刑的,但因未成年人身份较为特殊,刑法又规定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规定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故意杀人罪作为最严重的犯罪之一,严格来说,不管什么年龄的人犯故意杀人罪,都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只是未成年人身份较为特殊,在故意杀人罪量刑的基础上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能使用死刑罢了。万一未成年人真的涉嫌故意杀人罪的,不管是受害者家属,还是未成年人的父母,都建议及早委托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协助处理,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原则上要判处死刑,又其他减轻的情节的可判处有期徒刑。那么到底哪些情形要判处死刑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时,又实施杀人的。如抢劫中杀人的。  
    2、出于恶意的报复,实施杀人的。这种行为主观恶意非常大。  
    3、犯罪对象特殊。如孕妇、残疾人、正在抢险人士。  
    4、多次杀人的。  
    5、组织杀人、雇凶杀人的。  
    6、教唆未成年人杀人的。  
    7、从后果上看,造成多人死亡的,或多人严重残疾的。
  •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上述规定供参考。
  • 故意杀人罪适用死刑的有哪些,  故意杀人的,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理解,严重的故意杀人罪,要判处死刑。司法实践中多表现为:  
    1、长期横行霸道、作恶乡里的,如村霸、路霸杀人等;  
    2、为逃避履行义务,故意杀死权利人的;  
    3、犯罪集团或团伙杀人案中的主犯,如近年来的涉黑涉恶案件中的首要分子或主犯,判处死刑的几率极大;  
    4、出于狭隘心理,为泄愤、嫉妒、报复他人,消除对手而杀人的;  
    5、栽赃、嫁祸于他人而杀人的;  
    6、为毁灭罪证杀人的;  
    7、劫掠财物,图财害命杀人的;  
    8、因歼情杀人的;  
    9、采用特别残忍手段杀人的,如不顾被害人哀求呼救连续打杀、溺水、沉井等;  
    10、残忍折磨被害人,以增加被害人痛苦杀人的;  
    11、故意杀人后焚尸、肢解尸体,或以其他方法将尸体销毁的;  
    12、杀死多人的,此处多人,指2人及以上;  
    13、极度狂妄,在特定场合杀人的,如在会议过程中,故意杀人等;  
    14、多次故意杀人的,此处多次,指2次及以上;  
    15、杀死孕妇的;  
    16、故意杀人后抗拒抓捕造成新的犯罪或严重后果的;  
    17、因被害人的死亡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18、杀害社会活动人士、科学家等知名人士的,如杀害外国人,同样的情况,将比杀害国人增大判处死刑几率;  
    19、杀害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在呼吁保护弱势群体的形势下,杀害弱势群体成员,显然将增大判处死刑几率;  
    20、故意杀人行为涉及某段时期特殊形势,如顶风作案的;  
    21、故意杀人行为触及民愤,民愤极大的;  
    22、其他情况。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