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的朋友因信用卡诈骗被拘留。我想问一下你。

刑事辩护
2020-01-28 06:00:3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信用卡诈骗罪以自己名义申领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行为:
    1、数额较大(1万-10万):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10万-100万)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100万)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要注意的是,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
    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 1、根据诈骗数额,在下列犯罪数额对应的刑罚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1)诈骗数额达6000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量刑起点为拘役三个月。 诈骗数额达2万元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数额每增加1500元,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2)诈骗数额达6万元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数额每增加6000元,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诈骗数额达
    4.8万元,并具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amp;lt;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amp;》(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
    (一)至
    (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数额在
    4.8万元以上,未达6万元的,每增加6000元,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3)诈骗数额达50万元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数额每增加2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 诈骗数额达40万元,并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
    (一)至
    (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数额在40万元以上,未达50万元的,每增加2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
    2、以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情节,诈骗未遂的,应根据相应的犯罪数额和情节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综合考虑犯罪未遂等量刑情节后决定宣告刑。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情形的,累计不得超过基准刑的100%。但已根据相关情节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的除外:
    (1)实施三次以上诈骗犯罪的;
    (2)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
    (3)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5)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7)导致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8)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9)为吸毒、赌博等违法活动而诈骗的;
    (10)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适当减少基准刑:
    (1)在案发前自动将赃物归还被害人的,可减少基准刑50%以下;
    (2)诈骗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物的,可减少基准刑20%-50%;
    (3)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诈骗的,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4)其他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
    5、诈骗犯罪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既遂部分所对应的量刑幅度较重,或者既、未遂所对应的量刑幅度相同的,以既遂部分确定基准刑,未遂部分作为酌情从重处罚情节,可增加基准刑的40%以下;未遂部分对应的量刑幅度较重的,以未遂部分确定基准刑,既遂部分作为酌情从重处罚情节,可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
  • 遇到网络诈骗,金额多少都可以报警,超过2000还是可以提起刑事诉讼。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
  • 被朋友诈骗,可以报警。
    一般来说,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