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其中1人居住在城镇,2人居住在农村。 请问农村的居住与城镇的居住是否相同

2020-02-24 17:03:3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根据受害人的居民身份性质划分,交通事故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分为城镇居民标准与农村居民标准两类。即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基数是根据受害人户籍性质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确定。但也有例外情况,现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我国很多地区对此都作了相应调整,规定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农村户口就可按城镇户口标准赔偿。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根据死亡受害人年龄的不同具体计算公式分为以下几情况:
    (1)60周岁以下的受害人的计算公式: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2)60周岁至74周岁的受害人的计算公式: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
    (3)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的计算公式: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注:“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各地区每年度会统计公布。造成人员伤亡的死亡赔偿有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数额巨大,受害人需要在交通事故专业的指导下进行事故赔偿的相关事宜。交通事故专业参与交通事故赔偿相关事宜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与诀窍很好的解决事故各方的赔偿难题,缩短交通事故处理时间,把风险很好的转化给保险公司,最大化的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 侵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因侵权而造成的他人财产、人身和精神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为内容的民事责任方式。侵权损害赔偿是一种适用非常普通、并经常出现的民事责任方式。
    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所以我们可以说,损害赔偿又是一种法律制度,它是由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方式等各项制度构成的一个制度体系。侵权损害赔偿具有以下特征:

    (一)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以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为前提。
    在各种责任形式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这几种责任的承担,均不能以实际造成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损害为前提,只要受害人的财产、人身或其他权利遭到侵害、面临危险或受到妨碍,即可要求行为人承担此几项责任;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这几种责任的承担只以财产受到侵害为前提;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这几种责任的承担通常仅以人身权或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为前提。
    而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既可以以他人财产受到损害为前提,也可以以他人的人身受到损害为前提。

    (二)损害赔偿以给付金钱或实物财产为内容。在其他责任形式中,侵权行为人不存在向受害人给付金钱的问题;即使以实物财产赔付,该财产也应属于侵权行为人所有。
    而在返还财产的责任形式中,侵权人向受害人返还的财产本来就属于受害人所有或管理。

    (三)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他形式的责任,在实际承担时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而损害赔偿责任在实际承担时却较为复杂,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要考虑到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的计算、侵权人和受害人的经济状况,在故意侵权中,还要考虑到惩罚性赔偿,如《消法》第49条的规定等。
  • 先报警,并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如果对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受害人重伤的话,可以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同时可以根据事故责任、实际伤情、花费、治疗情况要求对方赔偿相应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