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

2019-03-22 15: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那么,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对劳动争议案件起诉的条件是什么?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

  司法实务中,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是以是否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过为前提的,即通行的所谓“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法释(2001)14号《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在规定劳动争议案件范围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以劳动仲裁为前置程序。即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从而形成了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法定化。

  二、对劳动争议案件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上述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书;

  2、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

  三、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的关系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仲裁时效是指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

  我国仲裁法规定,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法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没有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就适用该规定的行使权利的法定期间。因此,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是有联系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寓于仲裁时效之中。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对劳动争议案件起诉的条件是什么,以及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的关系是怎样的。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他们一天24小时在线,能随时为大家解答法律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仲裁前置有哪些
仲裁前置 9999人浏览
劳动仲裁前置有哪些
仲裁劳动争议前置程序有哪些
仲裁程序 9999人浏览
仲裁劳动争议前置程序有哪些
仲裁劳动争议前置程序是什么
仲裁程序 9999人浏览
仲裁劳动争议前置程序是什么
劳动仲裁的基本程序
劳动仲裁程序 9999人浏览
劳动仲裁的基本程序
经济仲裁程序法律规定
经济仲裁 9999人浏览
经济仲裁程序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案件时效规定
劳动仲裁程序 9999人浏览
劳动仲裁案件时效规定
劳动关系仲裁前置吗
劳动仲裁知识 9999人浏览
劳动关系仲裁前置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