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18-05-16 17: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国家鼓励正当防卫行为,从而可以更好的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个人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是排斥犯罪行为的,因此,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那么,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下面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

  一、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如下:

  1、根据《刑法》[1] 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3、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民法通则》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二、怎样理解正当防卫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

  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以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开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例如恐怖分子在放置炸弹后,即使尚未引爆炸弹,但也构成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当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的时候,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具体表现在:不法侵害人被制服,丧失了侵害能力,主动中止侵害,已经逃离现场,已经无法造成危害结果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在财产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但如果尚能及时挽回损失的,可以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例如:抢劫犯夺走他人财物,虽然抢劫罪已经完成,但是防卫人仍然可以当场施以暴力夺回财物,这也被视为正当防卫。

  在上述开始时间之前或者结束时间之后进行的防卫,属于防卫不适时。具体分为:事前防卫(事前加害)或者事后防卫(事后加害)。前者被俗称为"先下手为强"。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有可能还会构成犯罪行为。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正当防卫法律后果有哪些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欢迎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正当防卫知识 9999人浏览
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防卫过当的后果是什么
刑事案件 9999阅读
正当防卫会受到哪些处罚
刑事辩护 9999阅读
正当防卫会受到什么处罚呢
刑事辩护 9999阅读
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
正当防卫知识 9999人浏览
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
正当防卫有什么新规定
正当防卫限度 9999人浏览
正当防卫有什么新规定
怎么算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条件 9999人浏览
怎么算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有哪些特征
正当防卫知识 9999人浏览
正当防卫有哪些特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