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复议最长不超过一年期限

2022-04-08 16: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虽然是带着国家的公权力,但是其行为方面也是有存在错误亦或是不公正的可能,对此,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行政复议的方式进行维权。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行政复议最长不超过一年期限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行政复议最长不超过一年期限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行政复议最长不超过一年期限

  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行政复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对下一级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的审查,属于行政行为的范畴,所有过程都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而行政诉讼则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实施的司法监督,是一种司法行为。

  (二)受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的受理机关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属的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例如,对某县烟草局的处罚决定不服,可向该县烟草专卖局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即市(或者地区)烟草专卖局申请行政复议。而行政诉讼的受理机关则是人民法院。

  (三)受案范围不同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案件,只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案件,而复议机关所受理的既有行政违法的案件,也有行政不当的案件。也就是说,凡是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而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未必能够提起行政诉讼。另外,法律规定行政复议裁决为终局决定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以后,不得再提起行政诉讼,从而使某行政争议只能通过行政复议而不能通过行政诉讼得以解决。

  (四)审查的力度不同受理复议申请的复议机关不仅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还要审查其是否适当;而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一般不审查其是否适当,因此,行政复议的审查力度要大于行政诉讼。

  (五)审查依据不同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为依据;而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查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行政和规章只作参照。

  (六)审理程序不同行政复议基本上实行一级复议,以书面复议为原则;而行政诉讼案件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公开开庭审理的制度。相对而言,行政复议程序比较简便、灵活。

  (七)审查范围不同行政诉讼是“不告不理”,审查的范围限于原告请求范围;行政复议则是“有错必纠”,这意味着复议的范围不局限于申请人的申请。因此行政复议的审查范围要大于行政诉讼。

  三、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1、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都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

  2、都是国家为行政相对人提供的救济手段;

  3、当事人类型基本相同(原告或申请人必须是行政相对人,被告或被申请人必须是行政主体,第三人基本类似);

  4、两者在程序衔接上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复议前置、选择复议、终局复议)。

  (二)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本质上属于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是司法活动);

  2、审理机关不同(复议机关,人民法院);

  3、对审查的范围不同(全面审查,仅限于合法性审查);

  4、审理方式不同(书面审查,开庭审理);

  5、审级不同(一级复议原则,两审终审制);

  6、法律效力不同(不服复议决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终审后必须)。

  此外,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在当事人称谓、法定期限、受案范围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行政复议最长不超过一年期限的全部内容。要进行行政复议也是需要满足相应的法律规定的,所以要多多注意了。如果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您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