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缓刑考验期有多长时间

2019-04-04 10: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判刑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缓刑,当然这个缓刑是要符合一定标准,在这个缓刑考验期如果符合缓刑规定,能不执行原来的刑罚。那么缓刑考验期有多长时间呢?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缓刑考验期有多长时间

  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两种:

  1、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

缓刑考验期有多长时间

  2、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最短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的时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缓刑考验期,主要是以下的原因:

  根据刑法第76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二、缓刑考验期怎么计算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根据刑法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2个月;如果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1年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限最高也只能在1年以下、2个月以上的范围内确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考验期限的幅度内决定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

  缓刑考验期限,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一审判决的法定上诉、抗诉期满的第2天;另一种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确定之日。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限。因为羁押期限能折抵刑期,而缓刑考验却不是刑期。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一审宣判后,已无须再予关押。如果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犯罪分子仍然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并通知有关的公安机关,待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再依法由公安机关将犯罪分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以上就是缓刑考验期有多长时间的介绍。缓刑考验期的时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解答。


如果您还想了解关于缓刑的相关内容,找法网小编为您推荐:

◆ 缓刑期间可以去外地吗

◆ 最新的监外执行与缓刑的区别

◆ 缓刑考验期满后还能撤销缓刑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