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2019-09-17 15: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合同纠纷是民商事纠纷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双方当事人因为各种合同产生纠纷无法协商最后可能会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那么你知道法律规定的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一、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合同法》除了在第129条规定了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的诉讼时效为4年以外,没有另外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应当按照《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处理,即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也就是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在权利实际被侵害之日起的二十年内,如果还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再起诉,法院不再保护。

  二、合同纠纷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吗

  合同超过诉讼时效后,当事人仍有起诉权。

  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三、合同纠纷起诉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提起诉讼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符合上述条件的,原告(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合同纠纷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吗、合同纠纷起诉的条件的全部内容,合同纠纷规定有诉讼时效,因此在发生纠纷时要及时解决,尽量不要一拖再拖,最终权益受损严重。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的诉讼诉讼时效为多久
合同诉讼 9999人浏览
合同的诉讼诉讼时效为多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