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时效期几年

2022-04-02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民事诉讼中,从立案到审理、判决,各种时间、期间充斥,约束着当事人、法官。诉讼时效过期可能导致败诉外,还有很多诉讼行为也必须在相应的诉讼期限内作出,不然可能丧失相应的权利。那么,民事诉讼时效期几年?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民事诉讼时效期几年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事诉讼时效期几年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后果

  表面看,这似乎对权利人非常不公平,然而,“在具体情形下,如果诉讼时效对实体公正有损,即若权利人因诉讼时效届满失去本来并无瑕疵的请求权,这也是关系人必合同债权须向公共利益付出的代价;因为如果不是权利人对请求权行使置若罔闻,诉讼时效本无由发生,所以权利人的请求权利益,实属微不足道,其因此付出的代价,也难说严酷。”一旦权利失效,那么权利人将丧失何种性质的实际权益呢?中国民法典采用的是胜诉权消灭论,即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而实体权利本身并未消灭,只是该权利失去了国家强制力的保护成为一种自然权利,也即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非起诉权。

  三、我国法律规定了哪些诉讼时效?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三年。比之前规定延长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民事诉讼时效期几年”的相关法律知识,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