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作用有哪些

2022-05-13 16: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作用包括帮助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我国户籍制度的顺利实行、对于我国公民进行按户籍分区管理等作用。一般公民需要在居住地的派出所进行常住人口户籍登记,如果因为工作调动、升学、结婚等原因搬迁的需要及时更换常住地。

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作用有哪些

  一、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作用有哪些

  《常住人口登记表》是公民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时必须履行的登记手续。登记表内有关公民申报的项目,可由本人申报,工作人员填写。登记表经核对无误,由本人签名。

  《常住人口登记表》登记的事项,经户口登记机关核定后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登记表经签发机关审定批准后,由户口登记机关以户为单位按照街道门牌号码的顺序建档管理。

  公民因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变更、更正,或证件丢失、损坏,以及证件有效期满,换领新证时填写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应按上述原则管理。原《常住人口登记表》的记事栏应注明换证原因,并另行编排保管。

  公民迁出户口登记机关管辖区后,户口登记机关应将其《常住人口登记表》另行编排保管,以备查考。

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作用有哪些

  二、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口登记为常住人口:

  (一)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调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五)原住本乡、镇、街道,调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但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在户口所在地只登记人数,不计入户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数内。

  三、常住人口是指什么

  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作用有哪些的相关知识。总之每个公民都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常住人口所在地登记。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常住人口登记表怎么开
常住户口资讯 9999人浏览
常住人口登记表怎么开
2022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
常住户口资讯 9999人浏览
2022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
居民常住户口登记包括什么
常住户口登记 9999人浏览
居民常住户口登记包括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