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对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的规定有哪些

2018-11-30 09: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之下,不仅王朝经历了许多朝代,而且不同的地区部落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那么,我国对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的规定有哪些?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

  一、我国对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的规定有哪些

  从各地现有的各种补充规定或变通规定来看,关于结婚年龄,各自治地方均规定:“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同时,各自治地方的有关规定也略有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我国对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的规定有哪些

  第一类是在“补充规定”中既规定结婚年龄,又明确提出提倡晚婚。

  这是多数自治地方的做法。例如:1982年施行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规定:“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自1984年1月起试行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变通规定》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1985年批准试行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规定(试行)》也规定:“提倡晚婚晚育”。

  第二类是只规定结婚年龄,而考虑到当地民族的实际情况,未明确提出晚婚。

  如1989年施行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结婚年龄变通规定》就只规定了婚龄。

  第三类是没有规定晚婚,但针对本民族、本地方的习俗,明文禁止早婚。

  如1988年10月第二次修正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规定:少数民族公民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禁止未达结婚年龄的男女预先订婚。

  还有一些自治地方考虑到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结婚年龄,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

  如1988年修改过的《内蒙古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规定: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汉族男女同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男女结婚的,汉族一方年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执行”。

  二、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行文至此,已接近尾声,希望大家看完后对“我国对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的规定有哪些”这一个问题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法定结婚年龄有哪些最新规定
法定结婚年龄 9999人浏览
法定结婚年龄有哪些最新规定
少数民族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大
法定结婚年龄 9999人浏览
少数民族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大
少数民族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法定结婚年龄 9999人浏览
少数民族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 9999人浏览
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定结婚年龄
少数民族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其他 9999阅读
少数民族的法定结婚年龄
法定结婚年龄 9999人浏览
少数民族的法定结婚年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