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起诉要注意的事项

2018-07-13 15:1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或依法由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了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法律保护的行为是民事起诉,那么在进行民事起诉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呢?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民事起诉要注意的事项

  1、主体要合法。

  2、起诉书送达的法院必须是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所谓管辖,是指哪个法院有权受理案件,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级别管辖主要是法院之间谁有权受理案件的问题。地域管辖是指公民应当向那个法院起诉的问题。移送管辖是指受案法院在受理后,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受理案件。

  3、起诉书的抬头要写明“民事起诉书”字样。

  起诉书的内容要简洁明了,证据要充分确凿,并且要写明所附的证据名称、份数。在起诉书的最后,要签署起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年月日。

  二、民事起诉应准备的证据材料

  1、起诉时证据材料应该提供复印件,原件等开庭时再提供。

  2、下列案件,原告应当附有相应的起诉证据:

  ①劳动争议案件、人事争议案件,应当提交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复印件或者仲裁机构作出的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通知的复印件;

  ②按照管辖协议起诉的案件,应当提交书面管辖协议复印件;

  ③提起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要提供交警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调解不成的调解书,所花费的费用单据等证据材料;

  ④离婚案件,需提交结婚证、有子女的提交出生证或户口证明。属事实婚姻的,需提交住所地基层组织的证明。其他能证明夫妻感情中否破裂的证据;

  ⑤合同类案件,需提交合同书及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⑥其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起诉证据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另外,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 源的,视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讼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