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案件有时效吗

2021-12-22 11: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行政诉讼是有诉讼时效的,如果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行为决定的,那么行政相对人可以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行政诉讼案件有时效吗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行政诉讼案件有时效吗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直接起诉的期限为六个月;不服复议的起诉期限为收到复议决定书的十五日内;不动产案件在二十年内提起诉讼;其它案件的起诉期限为五年。


行政诉讼案件有时效吗


  二、提起行政诉讼程序流程

  1、一审

  (1)起诉。行政诉讼实写"不告不来"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受理后,进入一审程序。此时,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同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审理。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2、二审

  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执行。

  三、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1、选择复议原则;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直接起诉的期限为六个月;不服复议的起诉期限为收到复议决定书的十五日内。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行政诉讼案件有时效吗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