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2019-04-18 15: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对于我国的行政诉讼是主要作用就是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类纠纷。当然维权也是有时效的,一旦过了时间有可能就得不到保障了。那么行政诉讼时效如何计算?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行政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一般是从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提起行政诉讼。另外,不作为的行政案件,根据《解释》第三十九条规定,其起诉期限的起算有三种方式:

行政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1)自申请之日起60日;

  (2)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可随时起诉。

  二、行政诉讼的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4、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5、使用民族语文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辩论原则;

  7、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8、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三、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行政诉讼时效如何计算、行政诉讼的原则以及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