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吗

2019-06-26 16: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实践中,如果发生行政争议是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的,虽然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不止行政诉讼一种,还有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等等。但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运用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那么行政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吗?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行政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吗

  行政诉讼的特点及《行政诉讼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决定了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一次性的,不可逆转的,不会因《民法通则》规定的法定事由出现,而发生起诉期间的循环重复问题,因此行政诉讼不适用时效中断制度。

行政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吗

  二、行政诉讼的时效分类

  1、普通诉讼时效

  (1)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3个月。

  (2)经复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15日。

  2、特殊诉讼时效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特殊诉讼时效,比如30日。

  3、最长诉讼时效

  (1)是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未被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为2年。

  (2)是行政相对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涉及不动产的为20年,其他的5年。

  三、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行政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吗、行政诉讼的时效分类以及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