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消费者侵权赔偿标准

2019-08-15 14: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当今的消费市场存在着各种乱象,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造假还有侵权等等。想必很多人都想要了解,消费者侵权赔偿标准是怎样的?消费者被侵权怎么处理?消费者怎么打消费侵权官司?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消费者侵权赔偿标准

  一、消费者侵权赔偿标准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十倍赔偿”是针对食品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有毒有害食品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所以对经营者的惩罚力度更大。

  二、消费者被侵权怎么处理

  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投诉电话号码12315。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消费者怎么打消费侵权官司

  1、要明确谁有起诉权。俗称告状,也称打司,指的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也就是当事人请求法院对所涉及的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的行为。按照法律的规定,有诉权的一方可起诉。

  2、要明白告谁告谁,也就是如何确定被告的问题。消费者确定被告时,可以按照以下几项确定: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以销售者为被告。

  (2)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以销售者或者或者生产者为被告。

  (3)销售者在接受服务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以服务者为被告;如果该损害是因为服务者使用缺陷产品而造成的,消费者还可以以产品的销售者、生产者为被告。

  (4)如果原销售者、生产者或者服务者发生企业分立、合并的,消费者可以以变更后承担其权利义务的企业为被告。

  (5)如果通过租借、转让等方式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消费者可将该经营者或营业执照的持有人作为被告。

  (6)消费者因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而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将经营者作为被告;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住址的,消费者可将广告发布者作为被告。

  3、要明白向哪个法院起诉。这就涉及人民法院的管辖问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般民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住所地,即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户籍迁出不足1年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1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规定,受害的消费者在致害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拒绝赔偿时,可以向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产品责任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当然,受害者也可以直接向上述人民法院起诉。另外,根据诉讼金额大小及案情繁简,应向不同级别的法院提出诉讼。一般讲,诉讼金额较小且案情简单的,向区、县法院起诉;纠纷金额较大、案情比较复杂的,以段涉及外商、外资的,可以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4、其他相关事宜。如提交起诉状正、副本,提交证据,交纳诉讼费用等。

  消费侵权官司属于民事案件,想要提起该诉讼,就需要消费者先向法院提供起诉书和证据,然后法院才会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消费者想要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判决都离不开证据的提供。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消费者侵权赔偿标准、消费者被侵权怎么处理、消费者怎么打消费侵权官司的内容。希望上文的的内容会有所帮助。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我们的律师会对于疑问进行专业的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