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租房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

2019-11-08 16: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如此之高,对于各位年轻的小伙伴们以及收入较低的朋友们来说,政府开放公租房的申请条件无疑可以缓解大家的压力,但是大家也是需要了解公租房的申请条件以及申请流程等相关信息。下面找法网小编就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您哦。

公租房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

  一、公租房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

  公租房申请流程:

  (一)提出申请。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提出公租房的申请,并填写公租房申请表格。提交相关材料。申请人在申请公租房时,需提供以下证件:户籍证明、居住证、身份证、劳动、工作合同以及住房状况等,承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经申请对象所在单位盖章确认,交运营机构审核。

  (二)对申请人员进行审核。相关部门对申请人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运营机构出具登记证明,报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备案。复审。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对审核情况进行抽查,有不符规定的,向运营机构提出整改意见,运营机构应及时落实整改。

  (三)轮候供应。对符合条件的,根据房源供应等情况,可实行轮候供应制度。

  公租房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年满18周岁,在主城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的无住房人员、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但直系亲属在主:城区具有住房资助能力的除外。

  (一)有稳定工作是指:

  1.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在主城区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的人员;

  2.在主城区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且在主城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

  3.在主城区退休的人员;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

  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时限从申请之日起往前计算。

  (二)收入限制标准是指:

  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2人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超过2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市政府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等因素的变化定期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月收入包括工资、薪 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养老金、其他劳动所得及财产性收入。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 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市、区政府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和在主城区工作的全国、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住房困难家庭不受收入限制。

  (三)无住房是指:

  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在主城区无私有产权住房(私有产权住房包括已签订合同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未承租公房或廉租住房,且申请之日前3年内在 主城区未转让住房。

  (四)住房困难家庭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本市家庭。计算方法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建筑面积÷家庭户籍人口数。

  住房建筑面积按公房租赁凭证或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面积计算;有多处住房的,住房建筑面积合并计算;家庭人口按户籍人口计算。

  (五)住房资助能力是指:申请人父母、子女或申请人配偶的父母在主城区拥有2套以上住房,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

  二、公租房怎么申请

  办理公租房的时候,很多人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公租房有时间的限制,其实这是错误的。 根据我国的公租房暂时管理办法规定,公租房随时都可以进行申请,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申请公租房需要的条件有几个:如果有单位,可以跟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申请,让他们打一个单子,帮助自己去住建部申请,这样可以省去不少时间,一般单位是一批一批办理。如果准备申请公租房时,要先了解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我国的公租房的规定主要是参照《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进行办理,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申请公租房会比较省钱,一般一个月几百元即可,有的地方甚至一两百元,不过作为申请人,必须是本地人,如果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稳定就业要达到当地的规定年限才可以。

  三、什么是公租房

  公租房全称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它由政府投资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其他投资主体,属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通过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面向无房的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和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出租的住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公租房申请的相关信息,想要申请公租房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清楚了解公租房申请条件以及申请流程,这样对大家进行申请公租房也有一定的成功价值。如果您后续还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向找法网的在线律师进行咨询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