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国债期限有哪些

2018-07-30 16: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什么是国债,老实说国债的本质就是国家向我们借钱,然后到期还款,因为国债有国家的信用作为支撑,因此,国债又被称为无风险投资,是很多人特别喜爱的一种投资方式。不过,有人在购买国债时会有这样的疑惑,国债期限有哪些?

  一、国债期限有哪些

  短期国债常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库资金周转的临时性余缺,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包含1年但不含10年),因其偿还时间较长而可以使国家对债务资金的使用相对稳定;长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含10年),可以使政府在更长时期内支配财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将受到币值和物价的影响。

  二、国债期限确定

  期限长短的确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国家每年的偿债能力

  国债一旦发行,就存在着到期还本付息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债偿还数额是作为到期年度的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列入此年的支出预算,从正常财政收入之外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而国债每年都在发行,每年也都有到期的债券须要还本付息,所以就要避免偿债高峰年的产生,制定合理的期限,使国家每年都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偿债能力,确保国家信用。因此,每年发行国债,首先就要考虑已发行而还未兑付的债券,再应预测未来的财政收支情况,使长期、中期、短期的债券有机地相互依存,保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

  2、购买者的收益

  国债的期限长短和购买者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购买者付出资金后最关心的问题之—-就是什么时候收回本金。为了维护购买者的利益,保持国债的良好信誉,一般是利率较低的债券,期限较短;利率较高的债券,期限较长。不然,如果期限长短与购买者收益高低搭配不合理,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购买者将会蒙受经济损失。

  三、国债期限影响因素

  在设计国债期限时,举债主体必须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处认为以下几点是主要的,不应忽略。

  第一,政府用资需要。在前面曾经阐明这样的看法:当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用表现在将来时,那么按照受益原则,由将来人纳税偿债也是合理的。从这一角度出发,如果政府通过国债筹资,建设一个公共项目,则国债期限应与这一项目的建成相联系。如果这一项目还能为政府带来直接的利润收入或收费收入,则国债期限可以考虑依据投资回收期确定。当然,某一个公共项目的效用可能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会持续让人受益,很难把为这一项目而举借的国债的期限予以过分的按受益期分别设计。但是,当项目较多时,可以估算每一时期各项目的效用总值,以此来作为国债期限的设计依据。此外,如果是为了调剂预算资金周转之需要,比如为了弥补财政临时性的先支后收,则应发行相应的短期国债。总之,政府用资需要是国债期限设计时应首先考虑的因素。

  第二,符合社会资金的供给结构。借贷资金的供给有不同的期限,甲资金的投资期或闲置期可能为1年,乙资金的投资期或闲置期可能为10年,各人各有所好。既然如此,政府债务的期限结构,应该在充分认识社会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基础上设计。比如,近年来我国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很重要的一条是吸收个人的储蓄资金。那么,这种国债的期限设计,应尽量符合社会公众的定期储蓄结构。当然,这方面也不是单纯的期限问题,因为利率的高低也会改变人们的投资期限选择。因此,期限结构设计也是与利率结构设计相联系的。

  第三,财政筹资成本的大小及其分布。这里,第一是考虑筹资成本,即国债期限结构要有利于利息支出最小化。资金市场有着不同的利率期限结构,不同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原因。于是,当短期资金市场利率相对偏低而长期资金市场利率相对偏高时,国债的期限结构应偏向短期化;反之,当短期资金市场利率相对偏高而长期资金市场利率相对偏低时,国债的期限结构则应偏向长期化。再有,对经济趋势变动的正确把握,也被很多学者视为国债期限结构设计的参考因素。比如,经济衰退时期,市场疲软,需求下降,资金供给过剩,利率下降,则政府应多发行长期国债,这样能保证将来利率上升时财政仍可支付较低的利息;相反,经济繁荣时期,市场旺盛,儒求上升,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此时政府应多发行短期国债,这样也便于财政在将来利率下降时可再以低利率筹资。在财政筹资成本方面第二要考虑的是还本付息是否均衡。国债期限设计不合理,会使财政还本付息额在年度间分布高低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将给预算安排带来困难。在我国80年代的国债发行中,有过这方面的情况。当时国债的期限,从80年代初期的5至9年,变为1985年发行的5年期,到1987年又开始发行3年期,1988年还发行2年期国债,也就是说,后发行国债的到期日与先发行国债的到期日接近。这样,从1990年开始我国财政偿债额突然增大,第一次出现了三位数,1990年国内债务还本付息为113.75亿元,是前一年的5.6倍,而80年代偿债额最多的一年是1988年,但也只有28.44亿元。结果,90年代初期我国财政因负担过重而不得已采用延期偿还一部分单位持有的国债。

  在以上这些影响国债期限结构的因素中,找法网小编认为:政府使用资金的需要是一个基本因素,因为,政府通过债券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财政收入不足抵补支出的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应再根据社会资金的供给结构和政府筹资成本等情况给予调整。我国经济界还有学者曾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单一的中长期国债不便于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操作。确实,西方国家公开市场业务大多是以短期国债为吞吐对象而进行的,而我国由于缺少短期国债,致使中央银行的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不能有效运用。但是,反过来笔者也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即为了迎合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要求,在财政本身对短期债务资金需求为零的情况下,选择发行短期国债,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各自的多种实现方式,在两种政策的结合过程中,比较好的方式是互相配合,而不是单纯地损害一种政策效应来发挥另一种政策的作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