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资扣税基数是怎么算

2019-01-08 16: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众所周知,最近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进行改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会发生变化。那么,工资扣税基数是怎么算?工资交税计算,是怎样的?临时工工资税前扣除合法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工资扣税基数是怎么算

  工资扣税基数不是算出来的,是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的。

  个税起征点是5000。

工资扣税基数是怎么算

  二、工资交税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7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000—5000)×3%—0=60(元)。

  三、临时工工资税前扣除合法吗

  案情简介:

  税务机关在对某企业2013年度纳税情况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将2013年全年“非雇佣”的临时工工资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做了税前扣除。

  对此,税务机关认为,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不得在税前扣除,应纳税调整增加该企业该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如有补缴税款应加收滞纳金,同时应按《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税法分析: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因此,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必须是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员工。

  企业的临时人员分为具有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和非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企业支付给具有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的工资报酬,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有关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的规定,准予计入工资、薪金总额在税前扣除;企业支付给非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的劳务报酬,只要劳务关系真实、合理,其支付的劳务报酬,可以依据合法有效的发票凭证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温馨提醒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支付给非雇佣的临时工劳务报酬应向对方索取合法有效的发票作为凭证,否则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工资扣税基数不是算出来的,是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的。个税起征点是5000。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他们一天24小时在线,能随时为大家解答法律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