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2018-08-09 09: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建设网络强国的路上,互联网管理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用实践给出答案。近年来一系列相应的网络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净化网络空间搭起了更严密的法律框架,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

  一.条文内容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二.具体解读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

  个人信息的定义是什么?范围有哪些?

  个人信息,通俗易懂的讲是以各种形式和手段,记录或识别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个人信息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知识来源:360百科个人信息泄露):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消费者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6)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等个人信息。

  如今,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成为了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性,难以控制性,网络安全中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对于他人的隐私保护的问题。一旦涉及隐私泄露,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情感损失,也会造成严重的物质损失,不利于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安全环境。作为网络运营者,应该遵循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