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口头承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2020-01-15 11: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对于信守承诺的看重!那么,口头承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在什么条件下,口头承诺是成立的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口头承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1、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录音证据、无利害关系的认证。

  2、双方认可。

  3、双方发生纠纷,如对方不认可,另一方提供不出证据来证明口头承若的内容的真实性,那么口头承诺没有法律效力。

  二、口头承诺的相关事项

  1、产生纠纷的举证

  主张方败诉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举证困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证据种类、证人证言,以及约定合同时的录音、录像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原告方在举证时,首先应该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口头协议产生纠纷,在协商解决阶段,利益受损方的证据搜集是关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证据;无书面证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证据。所以,口头约定一旦诉至法院,主张方要提供当时发生合同约定行为的证据,这类案件由于证人证言的随意性很大,很难予以采信,这时就需要主张方提供当时履行合同时的间接证据,双方履行口头合同时,往来的传真、电子邮件、票据、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

  2、实践中规避风险

  亲友之间,如果发生经济往来进行口头约定时,按照民间的习俗,一般不签订书面协议。所以建议,针对这类口头协议,

  第一是慎重选择合同相对人,并着重考察其诚实信用状况,并对其进行资产考察;

  二是应该找双方共同的亲戚或是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口头协商;

  三是如果发现对方有可能在日后履行合同中发生困难,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

  四是合同履行期间,也要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并留下相关证据;

  五是对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约,以此来规避潜在的道德风险。

  如果双方当事人长期通过口头协议进行合作,可以在后续履行口头合同中,通过书面、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方式来沟通,这些文件、信函、意见、信息沟通,也都会成为口头合同的有益补充和证明。亲友之间口头约定金额较大的借款合同,如果碍于情面仅进行口头协议,又缺乏第三人在场,最好能够妥善保存好银行提供的各种票据,尽量避免使用现金支付。

  3、不宜采用口头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双方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约定的合同,也可以视为书面合同,《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相比口头协议,书面形式的合同由于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能够提示当事人适时地正确履行合同义务,当发生合同纠纷时,也便于分清责任,正确、及时地解决纠纷。在实践中,一般具有标的额大、合同内容复杂、履行期限较长等的合同关系,为慎重起见,要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法律明确规定,如案例一所涉及的技术合同、保险合同、委托代理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合同。

  上述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归纳的“口头承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看完后对此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若是你还有其他疑问,可以来找法网详细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