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2019-01-09 15: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生活中关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金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一般职工在用人单位就职时候,企业都会按照一定计算标准进行购买。在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那么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金区别?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二、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金区别

  1、养老金计算方式

  职工养老保险金计算涉及到当事人参保时间、参加工作时间、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历年缴费基数、独生子女、省市级劳模、当地社平工资水平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养老金计算就相对简单粗糙一些 。

  2、缴费模式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缴费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是由个人与单位共同按月缴纳,缴纳的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到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按月给予发放。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他的交费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所以说交费低,最终获得的养老金也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

  3、缴纳人群

  城镇职工养老金一般情况面对的群体主要是企业在职职工和以灵活就业的形式来交纳社保费用的个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城市里没有工作单位的个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他们这些人群的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说选择这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来进行参保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因为它交费是比较少的。

  4、退休年龄

  城镇职工养老金参保的个人,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周岁,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周岁,所以说过了这样的一个年龄就可以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待遇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那么不论男女,他的退休年龄统一都是60周岁,所以说必须要等到60周岁以后才能够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他们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累积缴纳养老保险,年限达到15周年以上才可以办理退休。

  5、待遇差异

  职工养老的待遇远远好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根本原因在于职工养老保险在缴费期时的缴费基数高,单位以及政府的配套资金也高。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低,对应的政府补贴也低。

  三、城镇职工养老金缴费标准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保费缴纳档次增加了1500元及2000元两个档次,目前的缴费标准分为100元、200元、300 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每年12个档次,依据实际情况省(区、市)人民政府能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不得超过当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财政部根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缴费档次标准。

  缴费档次是参保人自主选择的,多缴多得。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上文的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金区别以及城镇职工养老金缴费标准的内容会有所帮助。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随时会对于疑问进行专业的律师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