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含义

2022-07-26 14: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含义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以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对被害人实施积极救助,反而逃跑的行为。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

  对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是,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并逃逸的,可构成该罪。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含义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含义: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以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对被害人实施积极救助,反而逃跑 ,弃被害人于不顾的行为。

  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找法网提醒大家,应着重从以下几点把握: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什么情况下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况包括: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