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项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2022-08-02 19: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项目包括利息支出的扣除、计税工资的扣除、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等。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项目,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一、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项目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项目包括如下:

  1.利息支出的扣除。找法网提醒,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

  2.计税工资的扣除。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

  3.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

  4.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

  5.业务招待费的扣除。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税法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

  6.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的扣除。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在省级税务部门认可的上交比例和基数内,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三、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什么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