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技巧有哪些

2019-05-28 16: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们都知道,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活动中非常常见的一中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想必很多人都想要了解,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技巧有哪些?银行承兑汇票背书错误的解决方法?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程序是什么?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技巧有哪些

  一、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技巧有哪些

  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9大技巧:

  1、所有转让银行承兑汇票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的签章,不能重叠,并且字迹清晰、完整。

  2、银行承兑汇票粘单应使用人民银行样式粘单,大小与人民银行规定的要求相仿。

  3、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使用日期应按先后顺序,不可颠倒。

  4、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应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

  5、在银行承兑汇票的背书过程中,不应出现重复背书(前后连续两手背书、被背书完全一样),否则视为无效背书。

  6、更改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上的记载事项,必须符合银行承兑汇票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既要符合法定手续,又要由具有法定更改权限的人在原更改处签章证明,才能更改银行承兑汇票上法定允许更改的记载事项。

  7、更改银行承兑汇票上的记载事项,必须是银行承兑汇票法规定可以更改的事项。《银行承兑汇票法》第九条规定,银行承兑汇票金额、出票日期和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这些银行承兑汇票上的记载事项的,该银行承兑汇票无效。除此三项不得更改的记载事项外,银行承兑汇票上的其他记载事项,都是可以依法由原记载人更改。

  8、天下通商贸提醒银行承兑汇票更改者必须具有更改权,否则更改的银行承兑汇票无效。《银行承兑汇票法》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上记载事项的原记载人有权进行更改。一般来说,原记载人的更改,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在银行承兑汇票作成后、交付之前,出票行为的原记载人可以自行更改自己所作的记载事项;其二是在银行承兑汇票作成并交付之后,所有在银行承兑汇票上签章的人,都会变成银行承兑汇票行为中的原记载人,也就可以依法更改自己填写的某些可以更改的记载事项。但怎样更改,能否反复更改原记载事项,银行承兑汇票法并未明确规定。

  9、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9大技巧,银行承兑汇票更改时必须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

  二、银行承兑汇票背书错误的解决方法

  1、背书不连续。根据《票据法》第三十三条:“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票据的,依法举证,证明其票据权利。”由此可见,当名称与印鉴完全不符时,可通过法律形式证明其合法性,以此来保证其连续性,承兑银行也应解付。其他背书错误,以此类推。如果不能满足以上证明,可依法行使追索权,要求更换承兑汇票或退票。

  2、委托收款错误。属于如委托收款行与结算凭证的委托收款行不符和委托收款凭证填写不正确等结算凭证错误,可说明情况,重新填写正确凭证,承兑行应该给予解付。但属于因不懂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填写而造成多处委托收款背书时,则逐个要求其合法取得承兑汇票背书的前手证明背书的连续性,以此依法举证,承兑银行也应给予解付。

  3、背书转让给个人错误。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不允许背书转让给个人,当银行承兑汇票出现一处背书为个人时,解决办法有二:一是持票人可行使追索权,退还给前手。依次类推,直至追索到出票人,要求其更换票据或退票;二是个人的前手与个人后手达成协议,通过书面证明的形式证明背书无效,然后,由个人前手的单位委托银行收款。

  三、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程序

  1、银行承兑汇票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完成票据流转,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背书人通过网上银行、银行柜台或其他电子终端登录,录入背书申请信息(包括票据信息、背书人信息、被背书人信息),使用背书人的数字证书加盖电子签名;

  2、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背书流转,在被背书人发起回复之前,背书人和被背书人均可操作票据,背书人可撤销背书申请,被背书人可回复(签收或驳回)背书申请。此时,系统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如背书人先撤销背书申请,则该背书申请已撤销,被背书人不能再进行背书回复操作;

  3、如被背书人先发起背书回复,则该背书申请按照被背书人的意思已签收或驳回,电子银行承兑背书人不能再撤销该背书申请。电子银行承兑背书应当基于真实、合法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或以税收、继承、捐赠、股利分配等合法行为为基础。

  4、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必须记载下列事项:

  (1)被背书人名称;

  (2)背书人名称;

  (3)背书人签章。

  (4)背书日期。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技巧有哪些、银行承兑汇票背书错误的解决方法、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程序的内容。希望上文的的内容会有所帮助。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我们的律师会对于疑问进行专业的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