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各地税后工资如何计算

2020-03-31 17: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们知道能够到我们手的工资都是扣除五险一金、缴过个人所得税的工资,也就是所谓的税后工资,因为我们国家是单位代缴五险一金以及个人所得税,加上计算税后工资有点复杂,所以有些人可能不会计算税后工资。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来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税后工资如何计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地税后工资如何计算

  一、各地税后工资如何计算

  税后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后的实际发的工资。

  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三险一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税后工资新计算方法

  新个税法规定,从2011年9月1日起执行,工资薪金适用七级超额累进制,具体如下

  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起征点是3500,计算方法是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二、税后工资如何计算成税前工资

  1. 个税是单位代扣(交给国家),单位不会代付;

  2. 还需要考虑社保缴费。好的单位是有可能代付个人的社保部分的。

  3. 税后反推税前,是和所在城市有关系的,因为社保的缴费比例、社平工资等各地是不同的。

  如果是在北京,反推成税前约11608元,个税是1031,个人缴纳的四金(社保+公积金)约2577,单位缴纳的六金约5119。如果单位代交个人四金,则税前为9031。

  上海、成都税前分别约为10957元及10259元。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

  其中: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2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

  三、经济补偿金基数是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上规定,经济补偿基数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超社平工资3倍的按3倍计)。这里的工资是应得工资还是实发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此进行了明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大家看到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应得工资”。

  劳动者每月应得工资与实发工资的主要差别在于各类扣款和费用。应得工资:指未扣社保、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所有应发工资总和;实发工资:指实际到手的工资,即已扣税、社保费、公积金等费用。由于用人单位代扣的社会保险费、税费、其它扣款等均为个人劳动所得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只是承担代扣代缴义务。因此,所扣除的部分实际上是劳动者的工资,该部分款项应当计入工资性收入,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当以税前的、未扣社保等费用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实践中也有一些案例裁判结果中按照实发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这种情况出现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劳资双方应发工资数额未约定,难以确定具体数额;

  2、裁判者图省事,实发容易计算;

  3、对法律规定理解上的偏差。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各地税后工资如何计算的相关内容,只要大家认真仔细地看完上述内容,相信计算税后工资对于大家来说是不难的,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如何计算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率是多少。若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登陆找法网免费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