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诉讼的流程及时间

2023-02-12 15: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诉讼的流程是,提交起诉书,送达起诉状副本,被告提交答辩一件,排期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作出判决。法律并没有对诉讼的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但是一般是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诉讼流程及时间,我国的诉讼可分为哪三种?

  一、诉讼的流程及时间

  诉讼流程: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

  6.法庭辩论包括。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诉讼时间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我国的诉讼可分为哪三种?

  找法网提醒您,我国的诉讼可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

  1.刑事诉讼,是通过侦查、起诉(包括自诉)和审判活动等,适用刑事法律,解决被告人是否犯罪和处刑问题。

  2.民事诉讼,是指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各种民事权益,因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而产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适用民事法律,对当事人争执的问题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全过程。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

  3.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所作的处理决定,依法起诉,人民法院适用行政法,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审理和裁决的活动。

  三、民事诉讼开庭前调解吗?

  民事诉讼开庭前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