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会有一些人因为个人行为活动,而造成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的安全及财产的安全。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中称为危害公共安全罪。那么关于这个危害公共安全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1、在司法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根据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区别本章之罪与其他章节之罪。在造成人身伤亡时,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造成财产损失时,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
①与盗窃罪的想像竞合犯常见类型。
②危险犯大多数集中规定在本章,注意其既遂的特点。
③把过失犯罪中的责任事故型业务过失犯罪和普通过失犯罪区别开来。
④把责任事故型犯罪中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的界限划分清楚。
⑤本章的常见犯罪:放火罪、失火罪、破坏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罪、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其中交通肇事罪较为重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较为复杂。
2、罪与非罪的界限
3、危害公共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本类罪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财产权利罪的区别。
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造成人身伤亡,另一种是造成财产损失。遇到造成人身伤亡时,涉及与侵犯人身权利罪的区别。遇到造成财产损失时,涉及与侵犯财产犯罪的区别。如果行为人使用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杀死人的,是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罪呢,还是故意杀人罪呢?区别的要点在于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又杀死人的,应该定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爆炸罪,如果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是故意杀人罪。再如,行为人放火烧毁生产资料,应当定什么罪?这涉及3个罪名,放火、故意毁坏财物、破坏生产经营罪。要点是看对象体现的客体是什么;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对象是生产资料或工具,是一种能够带来增值的东西,可以认定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更合适。这种情况下,应该优先适用破坏生产经营罪。这可以认为是一种竞合,至于是法规竞合还是想像竞合尚存分歧。
1、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
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其本质特征表现为不特定性,即这类犯罪的危害不是限于特定个人和财产,对于其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往往在事前无法确定,也无法预料和控制。如果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不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而只是特定的个人的人身权或者特定的公私财产,则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其所侵害的客体,以侵犯人身权利罪或者侵犯财产罪论处。
2、本类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既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具体行为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如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等;有的犯罪对象直接关系着公共安全,如汽车、火车、飞机、船只等交通工具和交通、电力、通讯、煤气等公共设施,一旦遭到破坏,就可能给公共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害。由于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既包括已经造成实际损害结果的行为,也包括虽未造成严重后果,却足以危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因此,只要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就构成犯罪。但是,过失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才能构成犯罪。
3、本类犯罪的主体,既有一般主体,又有特殊主体
大多数犯罪都是由一般主体构成,如放火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劫持航空器罪等。少数犯罪是由特殊主体构成的,如丢失枪支不报罪,重大飞行事故罪等。另外,本类犯罪中,有的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有的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如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而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年满14周岁的人就应当负。
4、本类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两种罪过形式
即有的犯罪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如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有的犯罪必须是出于直接故意,如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有的犯罪是过失的,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
我国《刑法》规定,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等知识。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影响社会的安宁和稳定。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进行专业的律师咨询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