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加强企业预付账款管理的措施

2019-03-29 17: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企业中,经常会有出游出现提前把货款给到对方的,当然这也有好处,能够提高出货速度,毕竟在社会经济上时间就是金钱,可能拖延一天损失利益也是非常之多。当然预付账款有好也有风险。那么应该如何加强企业预付账款管理的措施?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加强企业预付账款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管理责任制度。财务部门工程管理人员负责预付账款中的设备管理工作,材料核算人员负责预付账款中的材料借款管理工作,供应部门负责预付账款的清查催收工作。通过加强对预付账款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企业预付账款管理的措施

  (2)建立预付账款的控制制度。发生预付款项时必须签订合同,合同经各有关部门会签后,上交一份财务部备查。同时为了节约货币资金的支出,供应部门应按照经部门主任、总会计师审批后的购货合同的规定,办理预付账款支付手续,严格控制各种预付款项的额度。未签订购货合同的业务不得发生预付账款,外委工程不准发生预付账款。

  (3)建立预付账款台账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应与客户协商,要求客户建立预付账款台账,详细反映各客户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余额、发生时间、对方负责人、经办人、目前对方的经营状况、预付账款的清理情况、清收负责人和经办人等信息。对各种预付款项,应按照购货协议或合同的规定,按单位或个人名称、债务单位、个人或供应单位名称设置有关的明细账并详细记载。

  二、预付账款会计造假形式

  (1)预付账款后,未能收到货物或未能按期收到货物,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主要表现在企业签订订购合同时不谨慎,对供货方资信状况了解不够,或者签订的合同不合理、不合法,造成的支付预付账款而不能如期收到合同规定的货物,使预付账款消失,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坏账损失。

  (2)利用预付账款业务往来搭桥。

  按规定,企业的预付款业务必须以有效合法的供应合同为基础,而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的预付款业务根本无对应的合同,而是利用预付款这一“中转站”往来搭桥,为他人进行非法结算,将所得回扣或佣金据为己有;或者利用该项业务转移资金,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或“私分”。

  (3)预付账款的核算不合理。

  “预付账款”的核算范围有明确规定,它只能反映按购货合同规定,在取得合同规定的货物之前预先支付给销售方的定金或部分货款,不属于“预付账款”应列经济事项的不应在其中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按规定范围核算,“预付账款”账户所列经济事项混乱,反映的内容不真实、不合法、不合理,错弊时有发生。

  如将本应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账户中核算的销售材料货款、存出保证金等业务混在“预付账款”中反映。或者为了达到截留收入、推迟纳税或偷税目的,而将正常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作为预付款业务进行核算,造成账户对应关系混乱,试图蒙混过关。

  (4)不合理的预付款。

  在市场上很容易就能采购到所需的商品,或被审单位与供货单位具有长期良好的供销关系,按正常方法购入并无困难,但企业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而采用预付款的方式。

  (5)“预付账款”账户长期挂账。

  这主要表现在:被审单位单方面违约,供应单位根据购货合同没收预付货款,造成企业预付的款项收不回来,长期挂账。或被审单位对供货单位信誉、生产能力等了解不够,或有关经办人谋取一己私利而上当受骗,到期收不到货物,以致长期挂账,给企业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坏账损失。

  三、预付账款的舞弊表现

  (1)预付账款数量异常

  企业的预付账款数量较大或者突然大幅增加时,特别是预付工程款、预付贸易款或者是预付专利技术款等大量增加时,很可能通过预付账款将资金流出企业,出去转悠一圈,然后披着营业收入的外衣又流进企业,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

  (2)预付账款时间异常

  当企业存在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则需要引起注意,企业很可能以采购的名义将资金挪作他用。通过虚挂预付账款,隐匿大股东或者关联方的资金占用,更有甚者,用来虚构资产,而此时的预付账款实质上已经成为呆账或坏账。因为预付账款一般是短期的为了购货而发生,付了钱长时间不着急要货,相当于免息给供应商提供资金,显然这样做是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的。

  (3)预付账款结构异常

  需要关注企业预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的比例变动情况,该比例持续上升,说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逐渐变弱,反之,该比例持续下降,则说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逐渐变强,当然,若该比例发生大幅无规律的波动情况时,需要找出背后的原因,如果找不到合理的商业逻辑来很好的解释,那么就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有可能是财务舞弊的征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上文的加强企业预付账款管理的措施、预付账款会计造假形式以及预付账款的舞弊表现的内容会有所帮助。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随时会对于疑问进行专业的律师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