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社区矫正的基本对策有哪些

2021-01-25 09: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们知道现在社区矫正制度被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社区矫正制度缺失存在许多优越的地方,但是在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找法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社区矫正的基本对策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执法主体身份模糊和权威的缺失

  (1)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主体身份的不明确;

  (2)没有相关执法装备的;

  (3)因执法手段有限、权威不足而影响社区矫正工作具体开展和矫正实施效果的。

  2、社会调查评估的虚化

  (1)调查评估的内容、程序、法律效力等等都没有更加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2)手段匮乏,调查评估流于形式。

  (3)效力存疑,调查评估意见不被采纳。

  3、宣传力度不够

社区矫正的基本对策有哪些

  二、社区矫正的基本对策有哪些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以便使社区群众、社会团体组织进一步认识、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社会影响面,增强社会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大力营造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

  2、完善体系,明确职责

  要进一步完善行刑机构设置,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刑罚执行主体的资格,赋予其全面行使刑罚执行权的职责和权力。社区矫正的工作对象是罪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也是一种执法行为,作为具体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应当着制式服装、持证、挂牌上岗。对社区矫正人员无故不参加矫正活动、脱管或违法对抗时,可以行使必要的强制管理手段。

  3、研究制定《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办法》

  三、社区矫正的目的

  1、直接目的: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2、间接目的: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根本目的: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关于社区矫正的基本对策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上述的一些措施解决现阶段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能更好地服务我们。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登录找法网咨询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社区矫正对象应遵守哪些义务?
法律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义务: (一)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 (二)及时报到,社区矫正对象应当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 (三)遵守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 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第四条 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由看守所或者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自收到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移送社区矫正机构。 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由监狱或者看守所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移送社区矫正机构。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社区矫正对象有哪些
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9999人浏览
社区矫正对象有哪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