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怎么判

2021-09-01 13: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生产伪劣产品很有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那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怎么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怎么判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怎么判

按案值的三分之一计算,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怎么判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有哪些

1“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5“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6“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主体

只有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才可能成为犯罪主体。这里的“生产者、销售者”是广义的,即不论何人,从事了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即构成本罪主体,无需审查其有无经营执照和许可证,有无生产经营和销售资格。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在明知合格产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下,故意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当合格产品。由于疏忽大意、不负责任而过失生产、销售这类产品的,不构成本罪。它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秩序以及消费者的权益。这一点使本罪应归为破坏经济秩序罪,而不能归为假冒商标的侵犯知识产权罪,也不可归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怎么判的相关知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处罚相对轻一点,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