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罪名叫职务侵占罪,但是大家对这个罪又了解多少呢?作为实践中频繁发生的一个罪,我们需要熟悉它,避免触犯法律的相关规定,那么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职务侵占罪知多少?企业如何防范职务侵占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此处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包括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上述人员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的,按照贪污罪处理。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以本罪论处。
《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董事、监事、经理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其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退还公司财产,由公司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将应当归合伙企业的利益据为己有的,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责令将该利益和财产退还合伙企业;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两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本罪论处。
(一)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是特殊主体,主体是除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外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本罪主体只能是个人,单位无法构成本罪。
(二)职务侵占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此处所称“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不包括国有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其他单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包括集体或者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此处的“财产所有权”既包括处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控制下的财产,也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依据合同或法律规定可以期待获得的财产(如依法享有的债权等),甚至还包括本单位依照合同或法律规定予以保管的财产。所谓“财产”即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即包含有形财产也包含无形财产(如知识产权等)。
(三)职务侵占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需为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行为人明知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所有的财产而企图非法占有该财产。
(四)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要件主要包括行为人需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侵占行为以及数额较大,达到法定立案点。
1、行为人需要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行为人应当利用了自己在本单位职务上所具有的主管、管理或者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或者利用自身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要求他人为其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若未利用职务上便利,而仅是因职务而熟悉环境、便于混入现场等条件非法占有公司财务,构成犯罪的,应当定为盗窃罪等其他罪名,不应认定此罪。
2、行为人应实施了侵占行为,但是否得手不影响定罪。此处的“侵占”不以合法持有为前提,只要非法占有属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即认定为侵占行为。且此处“侵占”仅形容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状态,而不强调行为人进行非法占有的手段。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无论是使用侵吞自己保管的财物的方式,还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秘密窃取公司财务,或是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公司财产,都应认定为此处“侵占”。
3、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应当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规定,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未达到该标准的,由公司内部处理。
本罪多发生于企业内部员工身上,尤其是中层领导、财务人员以及负责购销的工作人员,因此,企业对本罪的防范应主要在针对员工的监督上面。
首先,一定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务侵占一旦发生,公司在报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劳动合同证明与该员工间存在劳动关系。如不能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则会被定性为为盗窃、诈骗或者侵占,其中侵占罪是自诉案件,需要公司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调查证据,难度增大许多。
其次,对于交易往来,尤其是长期客户一定要定时进行账目核对,及时掌握财务情况,防止信息掌握在少数业务员手中,公司管理失控。账目核对应当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且应完善监督制度,人员之间互相制衡、监督,责任到人。避免出现问题后无法确定相关责任人的情况。
第三,及时发放员工工资,尽量避免拖欠、克扣员工工资。现实生活中,许多职务侵占案件的发生都是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引起的。
最后,妥善保存员工身份证复印件等个人信息资料,一旦发生职务侵占案件,及时携带这些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若员工侵占数额不足起刑点,则应及时提起民事诉讼,追索损失款项。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职务侵占罪知多少,企业如何防范职务侵占罪的相关内容,从上述内容可知企业要想防范职务犯罪需要做到上述几点,比如一定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等。若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登陆找法网免费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