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共同犯罪人中的教唆犯成立条件是怎样的

2020-08-14 19: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故意唆使并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是教唆犯。我国法律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那么共同犯罪人中的教唆犯成立条件是怎样的?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共同犯罪人中的教唆犯成立条件是怎样的

  1、教唆的对象合格:对教唆对象的限定,涉及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关系。

  如果采取极端从属性说,则教唆行为的对象必须是有责任能力的人。如果采取限制从属性说,则教唆对象可以是无责任能力的人;但这里的无责任能力的人,也必须是有一定规范意识的人,如果教唆像幼儿或高度的精神病患者这样的缺乏规范意识的人犯罪,则应以间接正犯论处。

  共同犯罪人中的教唆犯成立条件是怎样的

  2、教唆的对象特定:一般认为,教唆行为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但特定并不意味着只能对一人教唆,对特定的二人以上实施教唆行为,也能成立教唆犯。如果教唆的对象不特定,则叫“煽动”;与煽动行为的区别:煽动行为不能认为是刑法上的教唆犯,即如果是煽动实施泛泛而谈的犯罪,一般不认为成立教唆犯,但如果煽动实施特殊的犯罪如分裂国家,则成立相应的煽动分裂国家罪。

  3、必须有教唆行为。成立教唆犯,必须有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教唆行为。教唆行为必须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意思,进而使之实行犯罪。行为人故意导致他人实施过失犯罪的,原则上成立间接正犯。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行为,让他人实施完全不特定的犯罪的,难以认定为教唆行为。

  4、必须有教唆故意。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唆使行为只要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就是一种教唆行为。但是,成立违法且有责意义上的教唆犯,还必须有责任,因而必须有教唆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5、被教唆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

  教唆者教唆他人实施的行为,应当是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行为。如果教唆他人实施没有任何法益侵害的危险性的行为,则不构成教唆犯。理论上称之为未遂的教唆。

  例1(未遂的教唆):

  甲为了试探乙的胆量,给乙一把手枪,乙不知是空枪。甲让乙开枪打死不远处的丙,乙便开枪。因为乙的行为没有任何危险,乙无罪,甲不构成教唆犯,也无罪。

  例2(教唆的未遂):

  甲给了乙一把有子弹的枪,让乙杀死丙。乙开枪,但子弹卡壳。乙构成杀人未遂,甲构成教唆犯未遂。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共同犯罪人中的教唆犯成立条件是怎样的的内容,共同犯罪人中的教唆犯成立条件:教唆的对象具有责任能力、教唆的对象特定、必须有教唆行为、必须有教唆故意、被教唆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