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

2022-06-13 17: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贫富差距增大等弊端,很多人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最常见的犯罪就是单个作案,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犯罪分子的犯罪形式也多样化了。那么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呢?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

  二、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简称共犯,是相对于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言的,共同犯罪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比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复杂:

  首先,共同犯罪比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其次,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每个共同社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依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需要区别对待,处以不同的刑罚,这就需要规定不同于单独犯罪的处罚原则;

  第三,共同犯罪具有结构上的复杂性,有的共同犯罪不能直接适用以一个人实施犯罪为标准而制定的《刑法》分则条文,而需要另行加以规定其行为形式。

  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定义内涵明确、外延周延、提示了共同犯罪的本质牲,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因而是科学的。

  三、共同犯罪未获得赃款如何退赔

  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没有获得罚款的,不需要退赔,由获得赃款的犯罪分子退赔。如果不主动退赃的,由办案机关追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六十四条 【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我国确定犯罪人有罪的审判权在于法院,因此任何人都不得判定他人有罪。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我们也要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以上内容就是找法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