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专利侵权诉讼时效

2021-02-08 13: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一样,就是请求法院保护其权利的权利,超出诉讼时效的,那么专利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什么是专利侵权诉讼时效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什么是专利侵权诉讼时效

  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其专利权受到侵害时请求法院强制保护的有效期限。在中国,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什么是专利侵权诉讼时效

  二、专利侵权诉讼期限超过怎么办

  在专利权人提起侵权诉讼后,如果被告人认为诉讼时效已经过,那么,该被告得出证明。

  利害关系人是指被许可人,尤其是独占许可或者独家许可的被许可人,以及强制许可的受益人。如果诉讼时效届满,专利权人当然不能再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同时,他们也不能向专利管理机关请求保护。这是因为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与人民法院的审理具有相同的作用,都是强制侵权人履行义务。因此,时效届满专利权人也不能请求人民法院给予保护,也不能再向专利管理机关请求保护。

  三、专利侵权诉讼时效的特殊性

  1、超过三年的起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往往是连续的,有时甚至是断断续续的。

  如果从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起三年内,专利权人未主张权利,而三年之后,侵权行为仍在继续,这时如果不能对专利权人进行保护,显然是不公平的。专利权人的请求权可以分为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前者指停止侵权,从时效制度的目的出发,这类请求权本身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后者指赔偿损失,当然适用诉讼时效,但是从专利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的侵权损失赔偿额,仍然处于诉讼时效期间之内。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二》第23条规定,权利超过三年起诉的,人民判决被告停止侵权,并支付起诉之日前推算三年内的侵权损害赔偿数额,但这种判决应满足两个前提条件:起诉时侵权行为仍在继续;起诉时专利权仍在有效期内。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二》的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针对侵权行为的物权请求权(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2、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发明专利的一项特殊之处是,授权前的临时保护。

  由于发明专利实行“提前公布、实质审查”,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这时其他单位或个人完全可以实施公开的发明技术,这种行为在授权之前不视为侵权。根据《专利法》第13条规定,上述单位或个人应支付适当的费用,这就是对发明申请的临时保护措施。依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专利权人可以在授权前提出支付要求,但如果这种要求被拒绝,专利权人只有等到授权之后才能要求专利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时,实质审查可能还未开始,或者已开始但尚未结束,到授权之日往往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要求自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起计算时效,则完全会出现专利权人有资格起诉时已超过三年的现象。为此,《专利法》第62条第2款规定,专利权人于授权之日前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时效自专利授权之日起计算。于是,这类诉讼的时效有两个起算点:二是专利授权之日;三是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以其中的晚者为实际起算点。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其专利权受到侵害时请求法院强制保护的有效期限,超出诉讼时效的,会丧失胜诉权。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什么是专利侵权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