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车险理赔标准

2021-05-10 10: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不愿意见到的,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一定要及时的做好相应的处理,例如说需要将交通事故的车辆进行理赔。汽车保险理赔的原则有哪些?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事故车险理赔标准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交通事故车险理赔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要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具体责任认定要有交警部门结合现场情况以及双方的违章程度确定。根据责任比例确定赔偿问题,全部损失首先在交强险限额内全部赔偿:

  (一)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为: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二)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为: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元人民币。超出交强险范围部分按照比例赔偿,比例赔偿同等责任按照5:5赔偿,主次按照7:3赔偿。

  (三)主张车损具体步骤:

  1、申请车损鉴定(向交警递交申请即可)

  2、凭鉴定结论,行车证、事故认定书、驾驶证、修车明细、修车发票属于对方赔偿的部分,向对方主张,协商不成可以起诉。属于向自己保险公司主张的,向保险公司理赔,协商不成可以起诉保险公司。

  此外,车辆受到损失,可以要求对方支付车辆贬值费用,具体要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鉴定。

交通事故车险理赔标准

  二、汽车保险理赔的原则有哪些

  1、满意性原则

  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往往因惊恐而处于心理上的失衡状态。而被保险人对保险理赔工作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意见是否满意,直接关系到保险人的信誉和经营效果。如果被保险人对保险的理赔过程和处理结果满意,则有助于通过被保险人的宣传而扩大保险经营的规模;如果被保险人对此不满意,往往导致当事双方诉诸法律。所以,保险人理赔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态度非常重要,保险理赔工作应首先遵循满意性原则。

  2、迅速性原则

  汽车保险理赔的速度直接关系到被保险人能否获得及时的补偿。所以,保险人在汽车保险理赔时应遵循迅速性原则。保险人接到被保险人的事故报案以后,应该迅速做出反应。这种“迅速”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查勘定损应力求迅速,以确保保险人掌握第一手的事故资料,防止被保险人为利益而隐瞒事实,实施欺骗;另一方面,案件处理应迅速。如果案件清楚明了,就应该迅速支付赔款结案;如果案情复杂但可确定属于保险责任且符合预付赔款要求的,现场查勘之后应预付部分赔款,以解被保险人的燃眉之急;如果事故确实属于责任免除范畴,应有理有据地出具拒赔通知书,并做好安抚工作。

  3、准确性原则

  涉及责任免除的确定、被保险人义务的遵守、免赔的计算方法等许多有关保险合同的专业性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被保险人都清楚无误,所以需要保险人在计算保险赔付时应力求准确性原则,不能因保险人具有专业知识而刻意压低赔款或欺骗被保险人。因此,在汽车保险理赔时,应对事故导致的直接损失费用计算准确,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合理地确定各项损失费用,这是确保被保险人满意的基础。

  4、公平性原则

  根据保险分摊性质,如果赔付过多,虽然个别被保险人受益,将导致广大被保险人承担过多的保险费,同时也会影响到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如果赔付过低,虽然保险人暂时受益,但因被保险人不满意将导致保险人的保险信誉下降,从而影响到保险的经营稳定性。所以,在保险理赔时,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赔结果对保险当事双方都公平。对于不应赔付的案件,一定不赔付;对于应赔付的,不可多赔,亦不可少赔。

  三、汽车保险理赔的钱打到哪里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理赔费可以给被保险人,也可以给受害人。

  按照保险监管的要求,目前赔款要求打入被保险人同名账号,即租赁车辆所属单位或个人的账号。但是如果你们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按现在的保险法,对于被保险人怠于赔偿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保险公司将赔款支付给受害人。象你这种情况,建议还是找到车主,然后按照保险公司提供给你的“领取赔款授权书”格式,让车主授权给你,然后你带着这份授权书就可以直接要求保险公司把赔款打到你的账户了。如果你无法取得这份授权,保险公司是不能也不敢把钱打到你账户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交通事故车险理赔标准的相关内容,发交通事故理赔的时候都有理赔的标准,按照理赔的标准,理赔才是最合理的。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