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仓储保管合同以什么为计税依据

2021-05-20 15: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仓储保管合同是存货方和保管方为加速货物流通、妥善保管货物、提高经济效益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国对仓储保管合同纳税的标准是按照仓储合同收费金额的千分之一收取的。那么,仓储保管合同以什么为计税依据?下面找法网小编将进行相应对解答。
仓储保管合同以什么为计税依据

一、仓储保管合同以什么为计税依据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货物运输合同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贴花;依据(90)国税发173号文件规定在货运业务中,凡是明确承、托运双方业务关系的运输单据均属于合同性质的凭证,鉴于目前各类货运业务使用的单据,不够规范统一,不便计税贴花,为便于征管,规定以运费结算凭证作为各类货运的应税凭证。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千分之一贴花依据(91)国税发155号文件第四条规定仓储保管业务的应税凭证为仓储保险合同或作为合同使用的仓单、栈单(或称入库单等)。对有些凭证使用不规范,不便计税的,可就其结算单据作为计税贴花的凭证。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90)国税函发428号文件规定财产保险合同按保险费收入千分之一贴花。

印花税由纳税人按规定应税的比例和定额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即完成纳税义务。

二、仓储保管合同印花税怎么算

甲企业于2002年5月9日与c企业签订仓储保管合同一份,货物总价值100万元,保管费15万元。那么甲企业这项务应怎样纳印花税额呢?

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的千分之一贴花。

应纳印花税=150000×1‰=150(元)

延伸阅读: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1991年9月18日

仓储保管业务的应税凭证为仓储保管合同或作为合用使用的仓单、栈单(或称入库单等)。对有些凭证使用不规范,不便计税的,可就其结算单据作为计税贴花的凭证。

捐赠合同印花税

一企业本年度共对外捐赠财产3次,分别书立产权转移书据,其中,将财产赠给政府所立书据金额为40万元;将财产赠给另一关联企业所立书据金额为15万元;将财产赠给学校文化事业单位所立书据金额为20万元,那么印花税怎么纳呢?

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书立的书据,按规定免征印花税。

应纳印花税=(150000+200000)×5/万=175(元)

延伸阅读:印花税缴纳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应纳税凭证: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零五条:仓储合同自保管人和存货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

三、仓储合同印花税缴纳注意事项有哪些

1、印花税纳税单位的各项应税凭证在书立、领受时贴花完税。同时须自行设立印花税专用登记簿,将合同名称、签订日期、税率、对方单位名称、应税凭证所载计税金额、按日、序时逐笔记载,以便于汇总申报及税务部门监督检查。

印花税纳税单位应认真填写印花税纳税申报表,在规定期限内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

2、对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单位、按规定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对应税凭证的管理仍执行原办法,可不按日序时逐笔登记。

3、印花税纳税申报工作均由纳税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应税凭证的管理、印花税的贴花完税工作、按规定填报印花税纳税申报表。

4、印花税纳税单位使用印花税票贴花完税的,使用缴款书缴纳税款完税的,以及在书立应税凭证时由监督代售单位监督贴花完税的,其凭证完税情况均应进行申报。

5、凡印花税纳税申报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局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售报告表。

6、申报时间是凡印花税纳税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十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表报告表。只办理税务注册登记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印花税纳税单位,可在次年一月底前到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上年税款。

印花税的纳税期限是在印花税应税凭证书立、领受时贴花完税的。对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单位,缴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应税经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

这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对关于仓储保管合同以什么为计税依据以及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在我国境内签署仓储保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仓储合同印花税是按照仓储合同收费金额的千分之一收取,申报单位应该按季进行申报。如果想知道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