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抵消的含义及分类

2021-01-08 11: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网友们知道什么是抵消吗?估计不是非常熟悉法律知识的人对这个词会感到非常地陌生,抵消是指二人互付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那么抵消的含义及分类分别是什么?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抵消的含义及分类

一、抵消的含义及分类

抵消的含义:抵消是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时,一方通知对方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或者双方协商以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使得双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度内消灭的行为。抵消分为法定抵消与约定抵消。抵消具有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的作用。

       抵消的分类有哪几种:

1、法定抵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消,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消的除外。

法定抵消中的抵消权性质上属于形成权,因此当事人主张抵消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消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2、约定抵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消。

二、提存的原因及法律后果是什么

1、提存的概念。提存是指非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或者难以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务人将标的物交由提存机关保存,以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合同法》规定的提存是以清偿为目的,所以是债消灭的原因。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提存并非以清偿为目的,而是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

2、提存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提存的法律后果。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孽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标的物提存后,合同虽然终止,但债务人还负有后合同义务。除债权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债务人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或者债权人的继承人、监护人。

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其领取提存物。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则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此处规定的5年时效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三、抵消与充抵有什么不同

       充抵系指清偿的抵充,指债务人对同一债权人负担数宗同种类债务,而债务人的履行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决定该履行抵充某宗或某几宗债务的现象。它与抵销没有法律性质上的共同点,在法律效果上,抵销引起双方债权按照抵销数额而消灭,清偿的冲抵则引起该履行抵充的某宗或某几宗债务消灭。


       以上是抵消的含义及分类以及拓展到提存的知识内容,找法网小编介绍后,大家对抵消的含义是否多点了解,抵消分为法定抵消和合意抵消两种,如果您有关于抵消的纠纷问题,欢迎前来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